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終生善行,悉成過失」的一個真實故事~


師父的一段法語,讓我想到廣論P45L6,宗大師的一段教誨如下:

【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是的,宗大師如此明確告知:所謂修持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在修一顆心啦!而且要經常地,不斷地,將自己的心放在正確的位置,維持住正確的狀態,用力保護修持住正確的行相,努力讓自己成為心的主宰者,而不是心的奴隸,最後堪如所欲,住善所緣,隨心所欲不踰矩,這就是修行真正的重點!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緣境,定不隨轉。返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碍。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假若我們學佛修持,不明白修行重修心的真正重點,因應各人不同因緣與習氣,隨遇所緣,如己所欲,修習爾許,隨遇我們碰到的因緣,去修習我們自己個人所認定與稱許的修行次第與方式,且忽略修持真正重點所在,是有可能走入旁門左道的,最後善所緣境,定不隨轉,是有可能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的期許。更慘的是,直直走向自我認定的善所緣境,堅定不移,看似精進,反而成為真正修行的大障礙。
結果,原本最初秉持的一顆精進修行,求好增上的心,如此讓人欣喜,反而讓自己養成一種執著不放,傷害自己的惡習。

舉一例子:多年前我公司一位同事,學佛精進,相當用心,結果他的學佛方式,是不斷學「定」,長期靜坐,別人學佛應該是越學越快樂,甚至總能廣結善緣,他卻越學越孤僻,不得人緣,可能他沒有讀過廣論,沒有讀到宗大師說過,修行方式多門,不離修心重點。在靜坐學定上,他更用心,更努力了,更精進了,但也更孤獨了,最後走火入魔,自殺了。

令人嘆息的,正如宗大師所言:「終生善行,悉成過失」,終其一生,自我認定的用功,全數都帶有過失,一個很難挽回的過失,這原本是一個很難得且讓人稱讚的自我期許。所以談學佛,定量上與定序上的關鍵重點,都應事先有所辨別且清晰認定。


【次應發起猛利誓願,謂如所定,不令修餘。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如所決定,令無增減。】

所以學佛與修行,並非在修道成仙,不應參雜許多,而應把握住整體佛法重點的正確認知,以正確的方式修習,重點明確,且不自我隨意添減其內涵。

啊!學佛重修心,也如師父所言:「要瞭解其道統的整體,辨清其次第」,例如「戒-定-慧」,總有其次第相關,前後貫串的關聯性,否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一個原本立意良好,卻是自我認定是好事善行的盲修瞎練,未把握住真正重點,而徒留遺憾枉嘆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