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腰為軸來學吃虧】

 我心靈導師曾位列鄭曼青宗師弟子,以下內容摘述其太極拳著作,或有利於太極拳初學者。

●老師太極拳著作:我所認識的太極拳○

打太極拳套,最必須留意的,就是「腰為軸」這三個字啦!

換一句話說,當一個人在打太極拳套或在推手時,必須時時注意到的是:其身體的轉動,是否都以腰為軸,來做其全身轉動的源頭此事

倘他真的很留意此事,而要明確地感知到其全身的轉動,是否都以腰為軸,來做其轉動的源頭,則他就非自然而然地把其全身肌肉與筋絡,都鬆弛下來不可

人的肌肉與筋絡,是在這麽做的時候,最會自然而然地鬆弛下來;否則,即使刻意要放鬆,却也會一下子就忘記要放鬆全身的肌肉與筋絡這件事,且總是還會有數處,沒做到鬆弛的現象發生的。

所以,王宗岳第一代嫡傳嗣,纔於其「十三勢行功心解」中寫「腰為纛」、「腰如車軸」,且又於其「十三勢歌」中,輔以「刻刻留心在腰間」之句啦!

「纛」,乃舉於大軍前鋒的大旗,這面大旗向那裏,全軍就隨着向那裏。所以,「腰為纛」乃:「腰轉動,全身纔隨着轉動。」之意。

「腰如車軸」,則在譬喻:掣肘轉動,車輪就即時隨着轉動之意

「刻刻留心在腰間」,則說:在打太極拳套或鍊推手時,須時時刻刻都注意到有否做到「腰為纛」、「腰如車軸」之意

其中,尤其是「腰如車軸」一句,見其於「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氣若車輪,」之後,纔還接了「腰如車軸」一句,來結束其「十三勢行功心解」全文,而知其殷殷提醒、叮嚀之愛之深!

「腰為軸」的限制,即是:使用單鞭、摟膝抝步式等開展步時,其前脚尖,必須正向前,而以「腰為軸」轉動的身體,其轉向正前方,必須做到轉到肚臍正向前的極限且這個時候,成為「腰為軸」之架的雙脚其板的橫寬度,又必須同於其人雙肩幅寬

而肇祺還在讀大學那段日子,他老人家就教誨了肇祺兩句話。一句是:「名不要,利不要,命不要,則太極拳成矣!」;一句是:「與天爭氣,與地爭力,與人爭柔。」。

聆聽到「名不要,利不要,命不要,則太極拳成矣!」其可貴教誨那數天之中,肇祺就悟到了其中的「命不要」,即是「學吃虧」中的「把拙力澈底除淨」了

如今的太極拳定步推手,乃是「學吃虧」其最佳途徑。這個時候,要如何「學吃虧」?答案如下:

  ㈠只讓對方推,而不推對方。

  ㈡走化不了,則寧願跌出去,也不移動雙脚板的位置。

就是於堅守這兩個原則下,去鍊定步推手,這就是鍊太極拳,而能使身體迅速地鬆的捷徑

幫助容易守當今的定步推手時的「學吃虧」,其第二個原則,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這方法,即是「提合站功」

「提合站功」,不僅能使鍊者,在鍊當今的定步推手而走化不了時,容易做到不移動雙脚板其位置,且能使鍊者其拙力,逐漸向下沈消。「提合站功」,即:先站「提手式」,而後腿一酸,便更為「反提手式」。

即:先站左脚在後而實,右手在前的「正提手式」,而等站到左脚有點兒酸了,就踩實右脚,身體前移左轉,換為右脚在後而實,左手在前的「反提手式」,而等站到右脚有點兒酸了,則又踩實左脚,身體前移右轉,而換為「正提手式」,如此,連續地站下去。鍊「提合站功」的時間,乃每天僅鍊一次,一次更換這個正反式地連續鍊十到十五分鐘。

要做到沈消全身拙力其要訣的「學吃虧」時,所絕對必須做到的是

(一)腰為軸。

(二)頂頭懸。

(三)收尾閭。

(四)雙脚不雙重。

除上舉四項外,打太極拳套,尚須做到下列諸項:

  ⑴美人手即坐腕。

  ⑵沈肘。

  ⑶垂肩。

  ⑷含胸。

  ⑸正向前之手,其肘不超前過開展步前脚膝前緣。

  ⑹握拳,則大姆指在外,而餘留握一指空隙,且仍須坐腕。

  ⑺開展步之前脚尖,必向正前方,而前脚板與後脚板所成角度,必大於四十五度。

  ⑻起勢步、開展步與倒攆猴步之雙脚板橫寬,必同其人肩幅寬。  

       ⑼開展步其雙脚板之前後距離,必大於左右距離。

  ⑽起勢步、倒攆猴步與雲手步之雙脚板,必依脚板中線而平行。

  ⑾提合步即提手步、手揮琵琶步之前脚板,必位於倘直收回,則必能適觸後脚板跟內緣處。

上列前四項,乃依序而相成者,即:腕坐,則肘沈;肘沈,則肩垂;肩垂,則胸含。而這,且都要能自然而然地做出,不能都須留意纔做得出。

而第一項與第六項中的坐腕,即為側看掌背或拳背外緣,則必和小臂外緣成一直線之謂。且雙脚板的橫寬,必以其齊而平行後的縱中線為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