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一種更符合新時代的佛教早晚課!感恩星雲大師貼切務實之睿知!

在2011年春,我剛接觸廣論,成為佛教徒,曾試想到或許可將早晚課,當成【觀功念恩】理念具體實踐鍛鍊課程,直至熟稔,方法如後。

如同拜懺也是將懺悔心融入其中,透由外相,一次次心續求變,洗淨內心一般。

除此外,也曾大膽思索,或可將平日閱讀而內心有感手抄等等任何文字書籍,於早晚課,一次次閱讀提醒、叮嚀自勉,或許更合用?

*********

光華雜誌29期的心聲或可成為【觀功念恩】理念具體實踐鍛鍊方法之如下:

今年(2011年)春已成為福智團體廣論學員。每次聞及日常師父曾經強調之【觀功念恩】理念。

雖認同,總覺難如上青天,因有恩念恩應當,有怨念恩,心會經歷脫層皮的糾結和痛苦!

如達賴喇嘛法王所言:西藏語中所說的「朗講」意思就是:「訓練頭腦」或「轉變心念」。

意味著一種「修心」為要的內在修為,那是透過改變態度與思考模式,而直接專注在心智本身的發展。

所以任何內心的改變調適,常無法一蹴可幾,而是一種鍛鍊蛻變的過程。

以下蔡老師的心聲或可成為【觀功念恩】理念具體實踐鍛鍊方法之一。

或許可使自己比照佛教道友般,有早晚課。但早晚課的形式可不拘。

主要訴求:讓自己早晚重新整理心緒,不斷地讓自己的心維持滿足,感恩,無愧,安祥狀態。

一次次鍛鍊心志,日日新生。

(或許非自以為是恩的恩,仍須善解之,強迫自己觀功念恩,…難啊!胡言亂語,不知對否?)

  心聲

    蔡肇祺(「光華雜誌」29期 1982夏季號)

活到這一刻所受的恩,

你以為是恩的恩,

把它憶起,

而逐項寫下,

在睡前,在醒後,

日日觀取,

使它成為你心的資糧,

你就會逐漸明白,

甚麼呌做幸福。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十五時三十九分

*********

後來在幾年前,於人間福報,拜讀星雲大師之「佛法真義 課誦的改良」,真的是於我心有戚戚焉!摘述部分內容如下: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45892


........然而過去的早課,一般都是誦念楞嚴咒、大悲十小咒;念了三、五十年,也不了解其中的意義,也不懂得佛法。假如你改念不同的經文,你對佛法就可以懂得很多。所以我過去主張,每一個禮拜可以讀一本經,到了一個禮拜的最後一天,就把這本經講說一下,然後再換另一部經。你能利用早課的時間閱讀經典,就是一種自我內心的調適、淨化,智慧和身心都會有進步,而不是只在口中誦念,卻不知其真義,這就減少了修行的力量。

修行法門 重在與佛印心~

這五堂功課,在中國行持了多年。不過,時代在進步,現在的五堂功課,也需要做個檢討,這些都有如法、合理嗎?一天當中,光是到殿堂與佛接心、課誦,就要三次;三次加起來至少花費五個小時左右,時間是否要那麼長,需要再研究看看。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做五堂功課,那麼寺務誰來發心服務呢?還有誦經時,需要站立誦念嗎?甚至都要跪拜唱誦嗎?修行不是要虐待自己,修行也要講究身心輕安自在,在非常舒適的狀態之下念佛、念法、念僧,會更有感受。

因此,關於五堂功課,不管是為了度眾、接引眾生,或是對自我的修持,我覺得課誦的改良,確有必要。例如,在時間上,如何再精簡;在意義上,可以再來研究。你說唱梵唄,也可以歌誦佛歌;你說讀經文,也可以讀論典、讀現代的作品;藉由課誦的機會,也可以跟佛陀對談、講話接心,現在的祈願,就等於過去讀告白,這都是很好的修行法門。

不過,最重要的修行法門,還是自己要能跟佛陀印心,即使是三、五分鐘,也比幾個小時的唱、念、喊、叫,更有意義。

所謂「修行」者,就是要修正不對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修心。心裡很多的汙穢、煩惱、貪瞋、愚痴,要經過修行,藉由佛法來洗滌,讓它慢慢減少,這才是做課誦的意義;而不是只在形相上的功課累積,卻不知佛法真義。因此,我們應該在精神的層次上,獲得修行的體驗,這樣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八正道~正活~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

八正道~第六章~活得很正確

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

  當時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摳沙拉國(當時印臘西北方的大國)的首都,西拉巴疏帝(舍衛城)的西郊,住了一大羣貧民。他們並不是修樓臘·咖士斗(奴隸階級),而是枯夏托利呀·咖士斗(武士階級)的家屬。由於戰亂,年輕的男人都從軍去了,年老的為了避免戰亂之害,就躲到當時摳沙拉國最繁華、安定的西拉巴疏帝。這一以老人為多的貧民,沒有賴以生存的職業,白天,他們不是帶着小孩,就是三、四個結為一,到西拉巴疏帝的大街小巷,乞食糊生。年輕的婦女,大都淪落為修樓臘(奴隸),而長期地供她們的主人使喚了。

  當時西拉巴疏帝的人,都把這個貧民區叫做「阿咖拉播」。「阿咖拉播」是寄生蟲的意思。那裡的環境又很髒,若非不得已,很少有人,願意走到那裡。

  佈大(佛陀)五十七歲的秋天,暫居在西拉巴疏帝西南方不遠地方的傑大·貝那(祇園精舍)。佈大一個月當中,至少有兩次,到西拉巴疏帝的中場(位於西拉巴疏帝中央,似天然公園,有七百多坪的面積。)說法,時間大部分都在上午。

  當時的印臘,使用的也是陰曆,每月十五日,又是月亮最圓的日子,四年就有一個閏年,和現在的農曆一樣。

  這是八月十五日的事情。清早佈大帶了五位必庫(佈大的出家男弟子,即被譯為「比丘」者。)和兩位必庫匿(佈大的出家女弟子,即被譯為「比丘尼」者。),從傑大·貝那出發,來到了西拉巴疏帝。今天佈大並沒有直接到中場去。他帶着弟子們往西郊的貧民區。佈大今天並非要向大眾說法,而是要給這一貧民醫病來的。

  必庫匿埋托勒呀(俗稱的彌勒菩薩,其實她在天上界的境界是如來而非菩薩,是瞇樓庫如來,而是女的,非男的。「瞇樓庫」就是慈悲的意思,這也是當時埋托勒呀印臘的別號,因此才有「慈氏菩薩」之稱。她和堪朗如來之所以會被稱為菩薩,是由於當今如來界包括大如來共四二三位如來中,只有她們二位是女的,一方面由於她們二位的客氣,一方面要她們二位看顧諸大菩薩、菩薩,所以她們二位就居住在大菩薩界頂端所致。堪朗如來,就是觀世音菩薩,「堪朗」就是光明的意思,當時她生在印臘的名字,就是堪朗。)與巴漏喇,是頭一次來這裡。佈大和必庫麻哈·卡俠罷(摩訶迦葉)、阿沙季已來過四次。今天佈大,特地帶埋托勒呀巴漏喇來的目的,是希望必庫匿們,以後也常來這裡,給這貧民區的老太婆們,解決一些困難。今天佈大除麻哈·卡俠罷阿沙季外,還帶了麻哈·蒙嘎拉那(大目揵連,即俗稱的目蓮。)、麻哈·那阿禡摳士大匿呀等五位大弟子。這五位必庫和兩位必庫匿的「巴沙巴臘里」(偉大的力量,即俗稱的神通。),皆已發露。尤其是麻哈·卡俠罷埋托勒呀、和麻哈·蒙嘎拉那三位的「巴沙巴臘里」,都已很足夠給人家醫傷治病了。

  當時印臘的悠給〔修鍊「悠尬」(瑜伽)的人〕,及季憋度(現在的西藏)的喇嘛教徒,也有靠超人能力,給人家醫傷治病的。可是他們所靠的力量,並非自己的「麻哈·葩匿呀」(偉大智慧;「麻哈」是偉大,「葩匿呀」是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者。)發露出來的「巴沙巴臘里」,而是靠另外一個世界的人的力量的。當時的悠給所靠的,都是「愾依夏」(仙界)的人;而喇嘛教徒所賴的,都是「控岣裡」(地獄界)的人的力量。因此,有時候病傷被醫治好了,却換來更慘的魔難。佈大常告誡弟子們說:

  『人可以依賴的,只有自己的「麻哈·葩匿呀」而已,而唯有「麻哈·葩匿呀」發露出來的,才是真正的「阿巴思卡」(拯救力量)。「麻哈·看體」(大世界,即宇宙之意。)中的唯一的「阿巴思卡」,就是「麻哈·葩匿呀」的「巴沙巴臘里」(副產品。「巴沙巴臘里」,本來就是副產品的意思,由於神通,就是「麻哈·葩匿呀」所具有的力量;當一個人的「麻哈·葩匿呀」愈發露,其神通也就愈大起來,因此神通等於是「麻哈·葩匿呀·葩拉瞇大」,即到達內在於自己的偉大智慧的途中,逐漸產生的副產品,所以佈大都把它稱為「巴沙巴臘里」即副產品,而佈大的弟子們,就把「巴沙巴臘里」這一句,當做偉大的力量、神通使用。),「巴沙巴臘里」是無法靠「求」獲取的!

  這個貧民區的房屋,算不上房屋,而是一排排的竹草棚。是比當時有錢人的巴爾溝旎(涼廊)更糟糕的。走到近旁,就可以聞到一種像垃圾,又像發黴的味道,聞起來很不好受。

        從馬路拐進貧民區,看到一排排竹草棚,而又聞到那種令人難受的味道,埋托勒呀巴漏喇,就連聲地嘆息。這是她們兩位必庫匿,從來沒有看過的人生悲慘景色。

  佈大帶着弟子們,到了第三排竹草棚,毫不躊躇地踏進棚裡。由於棚蓋得低,個子高的麻哈·卡俠罷麻哈·蒙嘎拉那摳士大匿呀,都稍彎着身進去。這所竹草棚裡住七個老人,四男三女。他們的年齡都在七十歲以上。是兩對夫妻,和其中一位太太的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這一位老太太和她的丈夫,都是上八十歲的人了。只看到他們那一雙雙無奈的眼光,便會令人流起眼淚的。成對的兩位老公公都病倒了,燒發得很高。他們的病,所依賴的只是水而已,藥對他們,已是很陌生的東西了。連三餐吃的,都愈來愈遠離了,他們那裡還認識甚麼藥呢?佈大和諸弟子,看到這種嚴厲的人生實態,眼睛都噙着淚水。埋托勒呀巴漏喇早已哭出聲了。

  老人們看到進來的是佈大,都面露笑容,曉得救星駕臨,高興得臉色都紅潤起來。佈大和七位弟子一進來,他們都盡量地擠在一起,以讓佈大的弟子們,都能進到棚裡。為了不佔面積,只有佈大和個子高大的麻哈·卡俠罷等三位必庫坐着,其他二位必庫和兩位必庫匿,都站在旁邊。

  佈大很慈祥地告訴這幾位老人說:

  『不必擔心了,沒有關係的。你們都不必站起來,也不必擠在一起,坐舒服一點吧!』

  埋托勒呀趕緊從阿沙季手中,接過包袱解開來,拿出今晨必庫匿們所做的麵餅出來。每一位老人,都分四塊給他們,而病倒的兩位老公公的份,就交給他們太太。一個麵餅,夠他們一個人吃一餐的,雖然數量不多,但對他們來說,已太滿足太滿足了。他們都感激得哭着。若不是地方太狹,他們老早就對佈大和必庫、必庫匿們行起大禮的。連幾位必庫,看到這種情景,也哭出聲了。『啊!人間怎麼有這麼可憐的人呢?』,他們都在心裡這樣想着。

  佈大示意麻哈·卡俠罷,過去醫治那邊那位病倒的老人。麻哈·卡俠罷很恭敬地對佈大合掌後,就爬過躺在那邊那位老公公的身傍。佈大也移到躺在這邊的老公公身去。兩位老公公並肩睡着,佈大和麻哈·卡俠罷,面對面坐着。接着佈大和麻哈·卡俠罷,都將雙手分按在兩位老公公的前額和心窩處。

  埋托勒呀巴漏喇麻哈·蒙嘎拉那,都以心眼看到棚裡充滿了光。佈大和麻哈·卡俠罷發出來的光,混合在一起了。連坐在旁邊的五位老人,也都覺得,突然間身心皆變得很輕鬆。約十分鐘後,佈大和麻哈·卡俠罷。都收回了雙手。大家看到佈大的臉上、手上都貼滿金箔;而麻哈·卡俠罷的臉上、手上也着滿金粉。這是光物質化的現象,幾位老人看到這稀有現象,都虔誠地合掌着。

  病倒的兩位老人,睜開了眼睛,看到佈大和必庫、必庫匿們,感覺到自己的病苦已消散,曉得是佈大來搭救的,就趕快起來向佈大行禮。

  佈大很慈祥地微笑着說:

  『你們兩位不必客氣,剛才是我和卡俠罷,給你們二位加了光而已。如果想吃東西,不必對我們客氣,就先吃些麵餅吧!』

  兩位老人,感激得流下眼淚,但他們却不敢在佈大面前吃東西。佈大曉得他們的心意,也就不再催促他們了。

  佈大輕聲地告訴他們說:                           

  『諸位啊!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最大痛苦。人要活在這「塌庫瓦里」(地上界),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加上人又會年老衰微,又會病,而終於必死,這是生為人,就必須擔當的事情啦!人並沒有甚麼命運的,富貴貧賤,都是自己從「思普拉阿臘」(天上界)要來「塌庫瓦里」的時候,自己選定的。沒有人強迫你,更沒有人支配你,而是你為了修正自己的「咖爾碼」(偏去的個性,即被譯為「業」者。),自己選定的。這一點,也許現在你們無法了解,可是當你們又回到「思普拉阿臘」去的時候,你們就會曉得,我所說的話是不虛的。你們現在,雖然是窮苦加上病苦,可是這兩樣痛苦,並非別人給你們加上的,並非環境迫你們變成這樣的。貧窮是你們自己,從「思普拉阿臘」選來的。因為當時你們自己覺得,這樣對修正你們自己的「咖爾碼」最為合適,你們才自己選這樣的。而病,是你們不曉得貧窮是自己所選的此生要走的路,才連最寶貴的心,也讓它貧窮下去,所招來的結果啊!

  佈大說到這裡,眼睛紅紅濕濕的,眼角已滾下了淚珠。他嘆息了一聲,繼續他的話說:

  『諸位啊!無論環境多窮苦,一個人也不可以把自己的心,讓它窮苦下去的。心的窮苦,是怎麼樣的狀態呢?那就是心狹小到沒有一點兒餘地啦!像你們住在這竹草棚,七個人睡起來,已夠擠的了,那不就沒有餘地了嗎?而如果其中的幾位,睡態不好,睡得變斜,或者來一個大翻身,那麼,不就碰到別人,吵到別人的安眠了嗎?天氣冷的時候還好,天氣一燠熱,你們就會更覺得棚裡太狹、太低了,是嗎?像這樣,一個人的心太狹窄的話,人家說你動聽的話,或者人家的態度令你滿意的時候,你還不會覺得怎麼樣,可是人家的話,一讓你覺得不動聽,或者人家的行為一令你不滿意,你的心不就馬上動亂起來了嗎?甚至你就會發動傷人家的心身的行為了。這不正像房屋太狹窄時,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狀態一樣嗎?心的窮苦就是如此啊!自己的心一窮,像房屋太狹窄一樣,就會時時都令人感到痛苦的。

  佈大說到這裡就停下來。

  外面不曉得甚麼時候起,下起毛毛雨。對生活在這種簡陋環境的窮人來說,風雨給他們的威脅是很大的。佈大看到外面的雨絲,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生的苦,老的苦,病的苦,………人生的痛苦,甚麼時候才能打下休止符呢?而人的一切痛苦,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啊!雖然是這樣,雖然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可是處身痛苦的眾生中,眼看着為了痛苦而呻吟的人們,佈大憐憫人們的心,就愈為加深了。

  佈大很慈祥地對這些老人們說:

  『現在外面下起雨來了,雖然是毛毛雨,但對你們來說,却會令你們的心,產生出一絲煩惱、擔心的。這是事實,人生本來就是真實的體驗啊!我不想安慰你們,不僅不安慰你們,而且我要更有力地告訴你們,無論環境加上你們的壓力多大,你們要更加鼓起勇氣來面對事實,要勇敢地把它承擔起來。不要輸給環境,更不要逃避環境加到你們身上的壓力,要很勇敢地將環境的壓力,挑在你們的雙肩!請你們牢牢地記住我的話,肩可塌,身可亡,可是唯有心不可傷,不可亂!不要使風雨,吹打在你們心中。要讓你們的心,變成風雨中的明燈,以你們毫不傷亂的心光,照亮你們坎坷的人生旅程!人的心是不生不滅的,是永遠存在的,任何痛苦,都毀不了它。不要讓你們的心,輸給你們的肉體,肉體會痛,肉體會傷,然,心是永遠澄潔光亮的。請你們不要糟蹋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因環境而傷亂。那是弱者!那太不值得!你們的心的王國的主宰,永遠是你們自己!要好好地認識這一點。請你們拿出勇氣,請你們好好地努力,別讓自己的心,因環境而紛亂損傷,那實在太不值得太不值得了!諸位老人,我並不是在教你們忍受環境的壓力,我是在指明你們,無論環境的壓力多大,都不要使自己的心傷亂。當你們真的做到這樣的時候,你們坎坷的人生旅途,也就會慢慢地平坦,而終於會變成一條康莊大道的。諸位老人啊!請你們相信你們都有這種力量,都能做到這一點。不必依賴甚麼,更不必依賴他人。「麻哈·看體」中,可依賴的,唯有自己而已!

  佈大注視那兩位剛病愈的老人說:

  『你們不要以為我和卡俠罷的「巴沙巴臘里」有多大,「巴沙巴臘里」雖然可以一時性地解除你們的痛苦,可是你們自己的心,不僅能夠長時間地讓你們自己從痛苦中解脫,並且能夠使你們不發生痛苦。請你們牢牢地記住我的話,你們自己的那不能欺騙自己的心,只有它能夠防人生之痛苦於未然。這種力量,是任何「巴沙巴臘里」,都望塵莫及的。

  七位老人,聆聽佈大這慈悲話語,串串淚珠,頻掛臉頰。心中不僅充滿了無限感激,而從來沒有湧過的一股熟睡着的勇氣,也清醒過來。他們活到此耄耋之年,曾幾何時,有人這樣深切有力地鼓勵他們過?沒有,沒有!確實沒有!連自己的父母也沒有過。他們都情不自禁地哭出聲了。

  在旁的必庫和必庫匿們,也都嗚咽着。

  巴漏喇哭得最厲害了。她不僅感激佈大的大慈悲而哭,而且看到未出家前的丈夫麻哈·卡俠罷的光明燦爛的後光,哭得更厲害了。她想:『椏那麻哈·卡俠罷的本名的略稱)啊!每當你來到「塌庫瓦里」的時候,你都是這樣活着的。你的人生,正像佈大一樣,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活着。你和佈大,都是為了沉陷於痛苦中的眾生而活着的啊!椏那啊!雖然我曾為你而寂寞過,可是當我想到你,看到你,都活在苦難的眾生中的時候,我總是為你欣慰、驕傲的。………』

  佈大回過頭來,輕聲地對巴漏喇說:                      

  『巴漏喇啊!當一個人,能夠活在沉陷於痛苦中的眾生裡的時候,真正的他,已活在「思普拉·卡臘里」(金剛界,即菩薩界與如來界的合稱。)的最頂端了。椏那的可貴處,就在這裡啊!巴漏喇啊!當我們又一起來到「塌庫瓦里」的時候,妳依舊會看到椏那,仍然活在沉陷於痛苦中的眾生裡面的。而那個時候,妳會更感到緣生的可貴啦!』

  埋托勒呀也輕抱着巴漏喇的肩膀,對她說:

  『巴漏喇啊!當我們又來到「塌庫瓦里」的時候,妳和我,都需要好好地照顧一位很偉大的人啊!並且,巴漏喇啊!妳和我都必須盡我們的力量,去幫助那位偉大的人的呀!』

  埋托勒呀抬頭看了佈大和麻哈·卡俠罷一眼,也和巴漏喇嗚咽起來。

  雨下得更大了。佈大和七位弟子,七位可憐的老人,都靜靜地聽着雨。

  麻哈·卡俠罷閉起眼睛,聆聽着佈大的心聲:

  『椏那啊!讓你心中的慈悲的法燈,照亮你的前途吧!而與巴漏喇携着手,和弟子們,向人們的心中,點上慈悲的法燈吧!椏那啊!這是我對你來世的祝福啊!』

  麻哈·卡俠罷的眼角,急速地又流下了眼淚,他也以心聲回答佈大:

  『佈大,請你放心,我會的,一定會的!佈大,敬請你接受我的保證吧!』

  佈大的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微笑。他輕聲地對麻哈·卡俠罷說:         

  『椏那啊!我剛才所說的就是「夏巴拉利·控體」(活得很正確,即被稱為「正命」者。)了。你會把它歸納於「求心安的第五條正確捷徑」中的。椏那啊!你將來也要做到這樣才行啊!』

  麻哈·卡俠罷也輕聲地回答佈大說:

  『佈大,我相信我會的,我相信我不會輸給環境!』

  佈大笑着說:

  『椏那啊!我也相信你做得到的。其實,一個能贏自己的人,任何環境,都奈何他不得的了。

  雨停了。

  佈大帶着弟子們,輕輕地離開了那竹草棚,而走向第六排竹草棚去。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佛光山水陸法會後記

 今年參加之佛光山水陸法會,又已圓滿,過往三年,由於多掛單一日才離開故,看到雲居樓,大家熱熱鬧鬧地來,以及法會結束的人去樓空,冷冷清清,內心常淡淡感傷與失落。人的漫漫一生不也是這樣嗎?熱熱鬧鬧來到娑婆世界,到最後孤零零離開,不只名利權勢帶不走,甚至是我們最重視的親情也帶不走!我不夠灑脫,內心時而咀嚼著這人生況味,有所悵然!

水陸法會是個很特別的超渡法會,邀請對象,規模巨大,四聖六凡,即上堂下堂,齊聚一堂,而不僅僅限於六道群靈而已。

水陸法會的訴求總覺有三:

一、接心:與佛菩薩等等上堂四聖的接心,虔敬思齊,也有所自省,又如同儀軌所言: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

二、誠邀:虔邀祖先與親人、冤親債主、地基主,甚至十方法界眾生等等,如同儀軌所言: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三、迴向:眾人心念的祝福,主法和尚的念誦加持等,整個法會散發的高能量功德匯集迴向自己的祖先與親人、冤親債主、甚至與自己或親或疏六道群靈,盼望有所改變與獲益等,時而悲憫利他,時而虔懺修好,眾皆圓滿。如同儀軌所言: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咸蒙解脱。

水陸法會是個規劃周全,各面向皆兼顧的法會,從灑淨、結界開始、發符懸幡、奉請上堂供上堂、小齋天、告赦、奉請下堂、到幽冥戒與供下堂,一直到最後三時繫念、瑜伽焰口法會、圓滿供、圓滿香與送聖,整個法會流程次第清晰明確,且各內外壇編制如「眾星拱月」般,以內壇為核心,眾外壇群力護持,星月交輝,一片燦然!

內心曾有疑惑:內壇當中,總會主、會主頭、……一直到那道牆外的眾多懺主,總覺階級分明,待遇有別。這讓我想起了須達長者捐贈祇園精舍的故事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7032

兩千五百年前,有錢人的護持與現代情景,依然如此相似而重要,當時的世尊欣然接受!

家母生前曾教誨我:

1. 佛光山錢財十方來,十方去,未曾落入私人口袋。

2. 在法會上付出多一些錢,看似對價,其實也是藉此供養佛法僧三寶。

3. 讓佛光山有更多可動用資源,用於修繕,文教,弘揚佛法,利益有情之事,且我們又能蒙受法會之益,內心應當喜樂!

每個人在經濟上的能力總有差別,但內心虔誠並非因經濟上之別而有高低。

總會主、會主頭……等如同過往須達長者一樣付出更多金錢供養三寶,但內壇那道牆外師兄姐其內心之誠,並不見得低於那道牆內的師兄姐,甚至受到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更多的眷顧也說不定。

佛光山雖不能免俗,但莫看輕我們自心而妄自菲薄,甚至簡陋如貧女一燈的供養,其心至誠,佛心歡喜的!

貧女一燈: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10172

我曾對一年年都總會主的師姐提問:不僅拿出大把鈔票,且又如此慎重虔誠跪拜,是否有所相應而如此?彼卻淡然回答:但求平安順利,一切圓滿而已!這讓我更佩服其心,財富多寡與內心修持並無連帶關係,一切惟心造,一切但看人心!

誠如法會儀軌所言:

法性湛然周法界,甚深無量絕言詮

此岸栴檀非別物,元從清淨自心生,

經典之所在,即如來舍利之身,

惟兹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

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六道羣生,無不奔赴。

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咸蒙解脱。

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惟願:

「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親承法施,受兹供養。」

對每位立牌位的親人,我皆感恩且誠摯獻予祝福之心。

又分享隨抄一例,摘自水陸會奉請下堂儀軌。

我佛如來有解怨結真言,𧫴當宣誦:

唵,三多羅,佉多,娑訶。

再將解怨結真言其儀軌前文完整說明摘述如下,此即佛教忍辱度內涵之一,

摘自水陸法會奉請下堂儀軌

諸法本空。寧有我人之相。此心無黨。何分恩怨之情。由不了外境之非他。故妄認此身之為自。於是更相你汝。各立封疆。因意向之稍違。及言辭之靡順。悻然變色。遽行非理之瞋。忽爾生憎。遂起無根之謗。其有處豪貴而欺孤寡。恃長上而虐卑微。侵鄰翁之地以廣新居。奪市人之財以實私帑。妄肆鞭笞之酷。濫加獄訟之冤。怙勢陵人。謾心背義。甘血肉而資口腹。罔念傷生。興咒詛而干鬼神。豈逃論對。於是互相責報。無有已時。皆緣釁起於一朝。遂使禍連於多劫。今則三尊畢會。六趣咸臻。將同稟於真修。必先祛於宿憾。忍心一發。辱境何存。念仇讎本我親姻。視男女皆吾父母。永銷結恨。各起深歡。袂屬裙聯。直趣菩提之路。心開意解。咸登解脫之場。毋自失於良時。當進求於勝益。   

我佛如來有解怨結真言。謹當宣誦。   

唵 三多羅 佉多 娑訶

《華嚴經》裡,有一段為人熟知的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會空檔,曾到華嚴壇,於文殊菩薩座前,敬讀華嚴經,僅將部分所讀,摘列於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五

https://deerpark.app/reader/T0278/40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不由他悟,平等心施無所慳吝,持戒清淨遠離惡戒,忍辱成就心不可動,勤修精進於一切劫未曾退轉,深入禪定離一切亂,出生智慧遠離邪見。是為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隨順波羅蜜道,不由他悟第一不共法。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https://budaedu.org/budaedu/buda2_04h.php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何等為十?所謂:以菩提心為依,恆不忘失故;以善知識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為依,修集增長故;以波羅蜜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為依,究竟出離故;以大願為依,增長菩提故;以諸行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薩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養諸佛為依,信心清淨故;以一切如來為依,如慈父教誨不斷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為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如須彌山王心,置一切眾生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如優曇缽 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如淨日心,破闇障故;如虛空心,不可量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心。

誦經持咒,參加法會,可獲益乎?

 誦經持咒,參加法會,可獲益乎?

多年前,我到一佛教寺廟聽一位住持演講,這位住持是位具些特異功能的住持,每當她看我時,總覺會被看透。在演講中,她一直強調修持大悲咒的重要。於是回到家,我立即上網找大悲咒文,發現沒有一句看得懂,那時我心想,一句也不懂,又該如何修持?

後來上網找到如下的資料,也不知正確性如何?但至少或可讓我大約簡易瞭解大悲咒的簡略意涵,或許。

大悲咒及意涵
https://youtu.be/UNilLOjrE3Q

我真的不像福智團體佛弟子,我很「九怪」的,多年前福智要求我們誦般若經,我硬是用看的,認真想要看懂,就是不念誦。

也跟母親參加過不少次佛光山法會,法師與大家唱誦著,我在旁只是靜靜閱讀經文,若看不懂,或是經文無法感動我,我就隨喜,但是有感動到我的地方,我甚至還會做筆記。

多年前,心中充滿疑惑,誦經有益嗎?參加法會有益嗎?萬一像大悲咒這些咒文,完全不懂,背得滾瓜爛熟,經常念誦有益嗎?我太多地方不懂所以一時也不敢否定,一切隨喜,但接受度也不高。後來我透過如下的一本舊書,才大約打通自己的觀念。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3432

曾有一實驗如下:

日本科學家發現了心念的力量足以改變許多物理現象,他們進一步做一實驗。將一杯東京品川的自來水,擺在辦公室,通知各個不同地方的五百人,同時為這一杯水發出「我們愛你、喜歡你、感謝你」的祈禱與祝福,十分鐘後,拿到顯微鏡下觀察,發現這杯水的結晶變美了,原來意念集中祝福、祈禱的力量不可思議,尤其是在同一時間集中眾人的祝福祈禱,影響遠方的一杯水程度更大,其實不只如此,人們心念的力量甚至可穿透陰陽時空,影響陰陽時空中的許多生命個體,因為「能量」亦可穿透陰陽時空的。

故以上也可想像成一場簡易型且類似佛光山水陸法會、福智無常經法會的任何法會如下:

1. 那杯水就是我們要祝福迴向懺悔等等的對象。

2. 那五百個人就是群聚一處參加法會的人,或是線上 透過Z0OM 軟體的法會參加者。

3. 「我們愛你、喜歡你、感謝你」的祈禱與祝福,如同要念誦的經文。

4. 整個運作機制是:許多參與法會人們透過高能量經文文字念誦,轉化為正向的心念能量,至少彼此心意,靈犀相通無礙,而且法會現場常是眾人心念能量磁場匯集處,這些心念磁場匯集成能散發、投射的能量,心念能量投射於功德迴向的對象,該對象因而有正向獲益,甚至靈性有所提升與改善,有情眾生也是可利用這些場合,上達天聽,努力達心所願,有些類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雖然我不太接受儀式,但眾人具正能量的心念磁場匯聚一處,發散開來,或整束投射的觀念,我能接受。試想,當一杯水接受一人同時的祝福、讚美、鼓勵,其水結晶都變美了,假若一個生命體接收到一群人,在法會中專注精純地念誦,功德迴向的祝福,也是會使每一有形無形有情相應得利的,甚至或許也會使任一有形無形與會者心識昇華,整個生命體的能量頻率進一步昇華貼近佛菩薩的能量頻率,因而得到翻轉提昇可能。

持咒與誦經,真正最大的重點,不在於意涵懂不懂,甚至懂多少?但最好不要完全不懂,而只是盲念,至少有概念,只要具有一個核心理念存於己心,即可持咒與誦經,真正最大的重點在於對慈悲、持戒、皈依、懺悔、感恩、祝福、鼓勵...等等這些核心理念,蘊存於心的虔誠度,專注度等等,以及心念本質的精純度,觸動整個自我生命個體的能量度。

透由持咒與誦經的外在,蘊釀昇華內在的心念,心念本身就帶有電磁波能量,而高單位的正向能量,即是佛家所謂的功德與法財,可用以祝福迴向,利益有形無形的有情眾生。

因為當我們持咒與誦經時,我們的心念正與咒語或經文心心相映,讓我們的心念產生化學變化,提升能量,當我們迴向任何一位生命個體,就如同受到祝福的水結晶一樣,他們會受到我們心念電磁波能量的影響,甚至轉為歡欣與光明。

懺悔的心念,也是足以洗淨我們這個生命體的,當我們的心念足以讓我們由黑轉白,改善自身能量的能量品質,而促使更能調和周遭,甚至取得對方的原諒,而讓一個原本互欠的緣生關係得以解結。

重點在於持咒與誦經時的能量度,虔誠度,專注度,精純度等,有時甚至透由有修之法師的虔誠念誦,蘊涵萬千,是有可能勝過我們凡夫能量度,主要在於心念的恢弘轉化。

過去的我過度重視經文的懂與不懂,瞭解與不瞭解,那是「知」的層次,而忽略了虔誠持咒與誦經時,內心變化萬千,更重要的「意」的層次,心中的一份正向無垢純念,且散發著電磁波能量,這將可轉變為一股自利利人的力量。

以下為我的自問自答:

問選一:若我母親不懂國語,我們法會念誦國語,非台語,母親還能獲益嗎?

答:真正使我母親獲益的,並非國台語經文,而是念誦者的內心心念意樂,這些會轉化成高低能量,且有無形顏色差異,使母親獲益。當然,若母親真能順便瞭解經文意涵,聞思自變,願意避惡趨善,那是更好的。

問題二:母親不識字,但一心嚮往,仍願意參加法會,盼能獲益,有用嗎?

答:心之所在,利之所在,仍能獲益,反而有些人縱然識字,參加法會昏沉掉舉,或心不在焉,反而獲利有限。

問題三:過度儀式化的法會,真能獲益嗎?

答:假若有個非常極端的情形,法會上,主法法師已經變油條了,完全虛應敷衍,參與法會的人也只是行禮如儀,甚至完全不專心,不用心,既然所有的人,心都不在了,這種過度儀式化的法會,用處不大。孔夫子曾說過:「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即是強調一種祭祀儀典的精神意涵所在的重要性。

問題四:法會上,出家僧,主法法師重要嗎?

答:有修的出家僧,主法法師本身即是高能量生命個體,渾身散發能量,包括其聲音話語,夾帶的能量比我們一般人高,法會由其主法,獲益更多,當然重要。

所以當具高能量度的有修的主法法師,於法會中若能從心誠摯念誦與主法,發出的祝福能量自然比在家眾我們高,被祝福的對象接收到更飽滿的能量場,如同被加持一般。所以法會是有修之法師的主持,更形珍貴。

人間福報--另類財富--以筆行善

這篇人間福報的剪報,於我心有戚戚焉。
多年前也留下一隨筆雜記「誰該進第二十層地獄!」,網址如下:
偶在部落格爬格子,或是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留下隻言片語的我。
理應以更嚴謹謹慎的心來面對,那曾發抒的個人點滴。
真而不偽,面面考量,留下善美,而不為文造惡才是。
我心應如是戒慎之。
=======================================
人間福報--另類財富--以筆行善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0967
語言文字是思想形諸於外的表現,也是傳播溝通的工具,對人類影響很大,所以古人說要慎言,唯恐招禍自殃,下筆更須謹慎斟酌,不能隨便胡謅,遺害世人。
聽過一個故事。閻王有天審判人犯,判一名記者終生在地獄受苦,另一名惡人受苦五十年後投胎為人。記者不服,認為惡人在世殺人放火、貪汙舞弊,罪業比他還深重,自己只是寫寫文章,何以刑罰如此重?閻王說:「你寫的文章錯誤不實、惑亂世道,對人心造成的傷害還在持續,必須等你所寫的文字完全消失,罪業才會消滅,到時你才能超生。」
這個故事對我們是很好的警惕。身處言論自由的現代,很多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憑一時高興,在網路上任意謾罵誣衊;有的新聞或文作工作者不經查證,捕風捉影,做不實的報導,甚至聳動挑撥,導致人心不安,社會亂象,都是不知因果的可怕。
網路盛行,文字的傳播更是無遠弗屆,不要以為話說過就算了,也不要逞筆下之能隨便造謠,因果業力是不會消失的。
一名文字記者曾說:「記者手上的筆可以幫助人,也可以殺人,端看拿筆的人抱持的心態。」我們應該好好運用語言文字的影響力,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還要寫好的文章、報導好人好事,一起營造社會善良的風氣,為自己也為後代子孫培德植福。(妞吉)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那堪回首任愁悠~能使心安理得卅二支歌

《登金陵鳳皇臺》李白 詩 蔡肇祺 曲 【會知道自己的渺小】
https://youtu.be/x37Oq2N_BVs

《蟬聲已逝》蔡肇祺 詩曲  【活在現在】
https://youtu.be/8Vb-G12Evok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詩 蔡肇祺曲 【不記恨】
https://youtu.be/pdKDOfVpyGM
 

《雨》蔡肇祺 詩曲 【不隨波逐流】
https://youtu.be/OoqTADWx_nk

《境界》蔡肇祺 詩曲 (最後多一小節半【成有用之人】
https://youtu.be/K24Yrd_XQvA

《竹姿》蔡肇祺 詩曲 【容易活得正】
https://youtu.be/q3qLGAwIyJU

《開》蔡肇祺 詩曲 【容易止惡】
https://youtu.be/zeWjEyzExJE

《臨江仙》蘇軾 詞 蔡肇祺 曲 【澹泊名利】
https://youtu.be/nYN1EOj-UEs

《對日》蔡肇祺 詩曲 【敏銳感知】
https://youtu.be/md0f8-Tx-FY

《子》蔡肇祺 詩曲  【正確分辨】
https://youtu.be/itSMHh6v34s

《愁空愁》蔡肇祺 詩曲 【消卻我執】
https://youtu.be/tUfNALS0c0c



書訊~佛陀教導的智慧 練習遺忘 記憶幸福

 為什麼想忘的忘不掉,該記的卻記不住?


據佛陀的說法,記憶奠基於情緒,

情緒一旦失控,知識及記憶就會劇烈震動,

讓我們隨著情緒起舞,

而汙濁的心使得記憶的空間受限,

無法如願地記住該記得的事物。

斯里蘭卡知名的佛教長老,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蘇曼那沙拉(Alubomulle Sumanasara),日前在台灣出版了《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丟掉不想要的,找回平靜從容的記憶術》一書中文版。

這位曾出版過《佛陀的實踐心理學》、《佛陀教你不生氣》、《不生氣的練習》、《佛陀的聖地》、《心平氣和的佛陀語錄》、《撫平不安的佛陀語錄》等書的作家,擁有許多讀者粉絲,在台灣《佛陀教你不生氣》的第一集與第二集(均為野人出版)在誠品與博客來書店都有不錯的銷量。

其中,《佛陀教你不生氣:心平氣和的幸福生活智慧》請到現任人間佛教讀書會執行長覺培法師寫序,覺培法師在序文中寫道:「在生活忙碌又快速的步調中,作者從佛陀的智慧,提供給現代人觀照的功夫,剖析生氣者的思惟,讓讀者從而認識自己生氣的病因,同時找到治病的良藥,與對治煩惱的方法,畢竟『怒氣招災,怨氣引恨;和氣致祥,喜氣生瑞。』讀完後,您會知道:能不生氣的人,才是真正懂得做自己主人的『自由人』。」

《佛陀教你不生氣2:擁抱幸福、自在喜悅的人生大智慧》一書則請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滿穆法師寫序。「佛說世間本來就是無常變化,但是無常變化可能會變壞,也有可能會變好。我們可以藉由立志『不生氣』的決心,看到轉化的契機,發現慈悲才是幸福人生的方程式,了悟自他不二,怨親一如,物我和諧的道理,那麼『不生氣』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起始點。」滿穆法師寫道。

貪瞋痴深植內心

今年十一月出版的《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則教導讀者對待「記憶」的方法。

一般人常有想忘卻忘不掉的事,該記得的卻怎麼也記不住?「根據佛陀的說法,記憶奠基於情緒,情緒一旦失控,知識及記憶就會劇烈震動,讓我們隨著情緒起舞,而汙濁的心使得記憶的空間受限,無法記住該記得的事物。」蘇曼那沙拉在書中寫道。

他說:「能夠深入內心的,總是貪瞋痴:記得住、記不住,全看這些訊息是否能夠牢牢跟記憶綁在一起,而欲望(貪)和忿怒(瞋)是掛勾(癡是往下的掛勾,暫且不論),貪瞋的力道愈強,留在記憶裡的痕跡愈深。被情緒緊緊捆綁的記憶:記東西的時候,當下最強烈的情緒會同時進入記憶的訊息中。例如不想上課,內心充滿煩躁,老師說什麼一句也聽不進去,反而隔壁同學偷偷摸摸說的八卦倒是記憶猶新。」

記憶幸福九訣竅

由於我們常常不斷胡思亂想,也就是妄念在腦海裡作祟,以至於真正有用的新知識無法進入。至此,一定有人會問,那麼如何遺忘痛苦呢?蘇曼那沙拉說,忘得了、忘不了都不是人類所能夠控制的,忘不了就忘不了,不需要在意。「沒有必要刻意去遺忘」。

重要的是如何記憶幸福,書中提供九個訣竅,分別是:一、判斷是否有意義;二、讓大腦覺得「有趣」;三、學習時大腦覺得樂在其中;四、探究心;五、認為「無智很丟臉」的自尊;六、確切的「邏輯性」;七、決定事物順序的故事;八、複習;九、實踐。

總之,清除內心困頓窒礙、控制「欲望」和「忿怒」,提高「整頓內心的能力」,透過複習及實踐,就可牢記重要訊息。

聽到「念念不忘的事」,你的腦海浮現什麼樣的記憶?當然,一定有人想起幸福的回憶,不過,有時浮現的,則是盤纏腦海的痛苦回憶。

佛教提出的疑問是:「縈繞在你腦海那些幸福的回憶,事實上真的如你記憶中一樣嗎?而那些你不願回想的痛苦記憶,是否如記憶中折磨你,讓你痛苦不堪呢?」

記憶,是過去發生的事。不論是什麼樣的事,都已經是往事雲煙,不可能改變,也不可能消弭。「過去」,不存在於此時此刻,已莫可奈何。所以從佛教觀點來看,一直受到過去的束縛不但愚蠢,也是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

相對的,「記憶」和「未來」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讀書為例,你就能立刻了解。背誦單字、公式、年表……成為社會人士後的各種檢定,或和工作有關而必須記住的事等,怎麼也記不住想記住或非記住不可的事情時,容易引起許多問題。

為什麼怎麼也記不住?釋迦牟尼給我們的答案是「因為心受到汙染,以致缺乏記憶必要訊息的空間,這種狀況可以說就是無知。」因此,釋迦牟尼循循善誘,教導我們如何提高整頓內心的能力,以免遺忘必須牢記的事物。

「遺忘練習」與「記憶的訣竅」,只要具備這兩項能力,就能清心自在地活下去,而這就是幸福之道。(摘自《佛陀教你練習遺忘,記憶幸福的訣竅》一書)

蔡肇祺老師歌曲輔助學唱

蔡肇祺老師歌曲輔助學唱
所有MP3旋律檔皆下架,已成網路廢墟,多年前走過痕跡!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hinfa888/



泛黃照片,記憶點滴~

 











大悲咒意義與歌曲

 拼音,歌詞,翻譯

http://weskerjax.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9.html
na-mohe-le-da-naduo-la-ye-ye na-moou-li-ye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皈依禮敬十方無盡佛、法、僧三寶. 皈依禮敬淨潔的聖者
[南無]為皈依,[喝囉怛那]為寶,[哆囉夜]為三,[]為禮,全句是禮敬皈依三寶。
[
南無]為皈依從敬,[阿利]為聖者,或作遠離惡法解,[]為禮,意為:敬禮皈依遠離惡法的聖者。


po-luo-jie-dishuo-bo-la-ye pu-ti-sa-duo-po-ye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禮敬自在觀世音菩薩,禮敬覺有情
[婆盧羯帝]為觀、光、觀察。[爍皤囉]為自在、世音。[]為禮。意為:敬禮自在觀世音。
[
菩提]為覺,[薩埵],為有情[婆耶]為禮。意為:敬禮覺有情。

mo-he-sa-duo-po-yemo-he jia-lu-ni-jia-ye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
禮敬大勇猛者即得解脫.禮敬大悲,自覺自渡,覺人渡人
[摩訶]為大、多、勝,[薩埵]為勇猛者,有情,[婆耶]為禮,意為:敬禮大勇猛者即得解脫。
[
迦盧]為悲,[尼迦]為心,[]為禮。意為:敬禮大悲,自覺自渡,覺人渡人。


an sa-bo-la-fa-yi su-da-na-da-xia
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
發願皈依. 自在聖尊. 虔敬接存聖尊的教法及加持
[]為皈命。為真言之母,意為:觀智、行願、教理、因果等。乃誦經之始。
[
薩皤囉]為自在,[罰曳]為聖尊,意為:自在聖尊。
[
數怛那]為正教勝妙,或作高上勝生,妙處勝身,[怛寫]為歡言笑語,教詔咒召,意為:聰明聖賢加護。

na-mo xi-ji-lieduoyi-mong-ou-li-ye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皈命光明自在的本性
[南無]為皈命,[悉吉慄埵]為禮拜,[伊蒙]為我乃無我,[阿唎耶]為聖者,意為:皈依真我聖者。
po-lu-jie-dishi-fu-la-leng-tuo-po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觀自在菩薩行大悲善業的處所
[婆盧吉帝]為觀,[室佛囉]為世音,[愣馱婆]為海島,意為:觀自在菩薩行大悲善業處。

na-mono-la-jin-chi shi-li-mo-he ba-duo-suo-mi
南無.那囉謹墀.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融入這賢德博愛的無上菩提心之中.使心無染著長放光明
[南無]為皈命,[那囉]為賢,[謹墀]為愛。意為:皈依賢愛慈悲心、恭敬心、無上菩提心。
[
醯利]為心,指心的無染著,[摩訶皤哆沙咩]為大光明、長照明、空觀心。


sa-po-ou-tadou-shu-peng ou-shi-yun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利益一切六道眾生,同沾甘露.使善者得到加持而惡者立即懺悔
[]是看見,[]是平等,[]是一切法清靜,[他豆輸朋]是道法無邊,意為:利益六道四生,同沾甘露。
[
阿逝孕]為無比法、無比教。即是卑陋心、無雜心。意為:善者獎勵,惡者應即懺悔。


sa-po-sa-duo na-mo-po-sa-duo na-mo-po-qie
薩婆薩哆. 那摩婆薩哆. 那摩婆伽
觀世音菩薩以無邊的佛法,平等護持眾生並救渡一切有緣者
[薩婆薩哆]是說佛法無邊,[那摩婆薩哆]是說佛法平等,[那摩婆伽]是說佛渡有緣。

mo-fa-te-douda-zhi-ta
摩罰特豆.怛姪他
願菩薩護持我天親世友使其皆悉成就.菩薩一切心法、智慧、手印之總持
[摩罰特豆]為天親世友,自[薩婆薩哆][摩罰特豆],均是希求活菩薩使我天親、世友皆悉成就。
[
怛姪他]是指咒中的菩薩聖號、悲心、種子、手印、智眼等諸種法門的真言。


an ou-po-lu-xi lu-jia-di jia-lu-diyi-xi-limo-he-pu-ti-sa-duo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
以此總持願力,讓誦持大悲咒者與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自在隨緣救苦救難的法力,直接相應,並受此法力之護持
[]為引導生出,[阿婆盧醯]為觀音。
[
盧迦帝]為世尊、世自在。意為:良心不眛,通體光明,即可與天地同體。
[
迦羅帝]為悲者、救苦難者、興道義者。意為:道心堅固,才能得大智慧。
[
夷醯唎]為順教、無心。意為:順道而行,即可得道。

[摩訶]是說佛法廣大,人人皆可修行;[菩提]是說看破世界皆空;[薩埵]是說修無上道,萬法皆空。

sa-po-sa-pomo-la-mo-la
薩婆薩婆.摩囉摩囉
這些法力悉皆平等無有高下,如意自在
[薩婆]是說佛法平等,利樂眾生,一切有緣皆可得到樂利。
[
摩囉摩囉]為增長、如意、隨意。即是指如意珠手眼。


mo-xi-mo-xilie-tuo-yun ju-lu-ju-lujie-mong
摩醯摩醯.唎馱孕. 俱盧俱盧.羯蒙
使修持者即時自在,並獲蓮花寶座,使修持者發菩提心,樂植善本
[摩醯][摩訶]同,為即時大自在,又[摩醯]是說修道人是無時不自在的。[唎馱孕]為蓮花,意為:修成金剛法身,得蓮花寶座。
[
俱盧]是說發心修道,可感動天神佑護;[羯蒙]是說修道人應當植諸功德,以作證果的根基。


du-lu-du-lu fa-she-ye-di mo-he fa-she-ye-di
度盧度盧. 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使修持者堅定信念,達定淨的境界而生死自在,立即從輪迴中解脫
[度盧]是說修道人要穩定腳跟,一心修持,不為外道所惑;[度盧度盧]是說明而能決,定而能靜。[罰闍耶帝]是說廣博嚴峻,能超脫生死苦惱。
[
摩訶罰闍耶帝]是說,道法無邊廣大,能解脫生死苦惱,不受諸毒所害。


tuo-la-tuo-la di-li-ni shi-fu-la-ye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不隨惡世習氣流轉,心即清淨自然,升入諸梵天中,使修持者無論男女皆得渡化,而達到自在圓融,大放光明的境界
[陀囉]是說修道人若一塵不起,即可升於諸天,[陀囉陀囉]是說心若太虛,清淨自然,即可往生諸梵天。
[
]是世界;[]是一切眾生,悉皆度化;[]是修道的童貞女;大道不分男女的,意為:凡是女子亦可成佛。
[
室佛囉耶]意為:自在圓融,大放光明。

nuo-la-jin-chisuo-po-he
那囉謹墀.娑婆訶
以平等博愛的法力,令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那囉謹墀]意為:賢愛成就。
[
娑婆訶]此咒是接上句再度叮嚀,其用意是怕眾生墮落於旁門左道。


mo-na-nuo-lasuo-po-he
摩囉那囉.娑婆訶
以無比堅定的、實在的法力,令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摩囉]為如意,[那囉]為尊上;意為:修道如意,無上堅固。
[
娑婆訶]此是連接上文,意為:勸人認清真正大道要時時有警覺心。

xi-la-sen ou-mu-qie-yesuo-po-he
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
菩薩與眾生融為一體,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悉囉僧]為愛護,[阿穆佉耶]為不空,意為:愛眾和合。
[
娑婆訶]此是承接上句,以圓滿慈悲,安樂眾生。


suo-po-mo-heou-xi-tuo-yesuo-po-he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
不厭其煩的以各種方式,為眾生演說上乘佛法,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娑婆]為忍受、善說、善到等,[摩訶]為大乘法,[阿悉陀夜]為無量成就。
[
娑婆訶]意為:究竟涅槃,眾生悉皆成就。


zhe-ji-la ou-xi-tuo-yesuo-po-he
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
以金剛法力化解一切怨習魔氣,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者吉囉]為金剛輪降伏怨魔,[阿悉陀夜]為無比成就,意為:以金剛法輪降伏怨魔得無比成就。
[
娑婆訶]此句為總結上句,意為:化島眾生,解除怨憎。


bo-tuo-mo ji-xi-tuo-yesuo-po-he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
菩薩坐於蓮花寶座之上,大放光明,使修持眾生皆能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波陀]為宏蓮花,[魔羯]為善勝,[悉陀夜]為悉皆成就。
[
娑婆訶]本句為總結上句修道要在省察中多用工夫。

na-mo-he-la-da-na duo-la-ye-yena-mo-ou-li-ye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
皈依禮敬十方無盡佛法僧三寶,皈依禮敬淨潔的聖者
[南無]為皈依,[喝囉怛那]為寶,[哆囉夜]為三,[]為禮,全句是禮敬皈依三寶。
[
阿利]為聖者,[]為禮,意為:皈命頂禮聖者。


po-lu-jie-di suo-bo-la-yesuo-po-he
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
自在觀世音菩薩,而成就大自在的真言
[婆羅吉帝]是說道法無窮,能修,則由清淨達於極樂。
[
爍皤囉夜]是說修道人欲成清淨法身,先要掃除眼根、色塵。
[
娑婆訶]意為:修道人需再斷耳根聲塵。


an xi-dian-duman-duo-laba-tuo-yesuo-po-he
唵. 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菩薩以無比的法力與願力,加持灌頂,使修持眾生眼耳鼻舌身意皆得清淨自在,而無生老病死苦,悉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真言
[]是諸咒母,[悉殿都]是修道的總樞紐,意為:修道要掃除鼻根香塵。
[
漫多囉]意為:修道人要斷滅舌根,味塵。
[
跋陀耶]為隨心圓滿。意指身為一切痛苦的根本,修道人要斷滅身根觸塵。
[
娑婆訶]為玩結的意思。意為:本咒全篇終了,眾生如能誠心持誦,必能有大成就。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