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佛光山水陸法會後記

 今年參加之佛光山水陸法會,又已圓滿,過往三年,由於多掛單一日才離開故,看到雲居樓,大家熱熱鬧鬧地來,以及法會結束的人去樓空,冷冷清清,內心常淡淡感傷與失落。人的漫漫一生不也是這樣嗎?熱熱鬧鬧來到娑婆世界,到最後孤零零離開,不只名利權勢帶不走,甚至是我們最重視的親情也帶不走!我不夠灑脫,內心時而咀嚼著這人生況味,有所悵然!

水陸法會是個很特別的超渡法會,邀請對象,規模巨大,四聖六凡,即上堂下堂,齊聚一堂,而不僅僅限於六道群靈而已。

水陸法會的訴求總覺有三:

一、接心:與佛菩薩等等上堂四聖的接心,虔敬思齊,也有所自省,又如同儀軌所言: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

二、誠邀:虔邀祖先與親人、冤親債主、地基主,甚至十方法界眾生等等,如同儀軌所言: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三、迴向:眾人心念的祝福,主法和尚的念誦加持等,整個法會散發的高能量功德匯集迴向自己的祖先與親人、冤親債主、甚至與自己或親或疏六道群靈,盼望有所改變與獲益等,時而悲憫利他,時而虔懺修好,眾皆圓滿。如同儀軌所言: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咸蒙解脱。

水陸法會是個規劃周全,各面向皆兼顧的法會,從灑淨、結界開始、發符懸幡、奉請上堂供上堂、小齋天、告赦、奉請下堂、到幽冥戒與供下堂,一直到最後三時繫念、瑜伽焰口法會、圓滿供、圓滿香與送聖,整個法會流程次第清晰明確,且各內外壇編制如「眾星拱月」般,以內壇為核心,眾外壇群力護持,星月交輝,一片燦然!

內心曾有疑惑:內壇當中,總會主、會主頭、……一直到那道牆外的眾多懺主,總覺階級分明,待遇有別。這讓我想起了須達長者捐贈祇園精舍的故事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7032

兩千五百年前,有錢人的護持與現代情景,依然如此相似而重要,當時的世尊欣然接受!

家母生前曾教誨我:

1. 佛光山錢財十方來,十方去,未曾落入私人口袋。

2. 在法會上付出多一些錢,看似對價,其實也是藉此供養佛法僧三寶。

3. 讓佛光山有更多可動用資源,用於修繕,文教,弘揚佛法,利益有情之事,且我們又能蒙受法會之益,內心應當喜樂!

每個人在經濟上的能力總有差別,但內心虔誠並非因經濟上之別而有高低。

總會主、會主頭……等如同過往須達長者一樣付出更多金錢供養三寶,但內壇那道牆外師兄姐其內心之誠,並不見得低於那道牆內的師兄姐,甚至受到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更多的眷顧也說不定。

佛光山雖不能免俗,但莫看輕我們自心而妄自菲薄,甚至簡陋如貧女一燈的供養,其心至誠,佛心歡喜的!

貧女一燈: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10172

我曾對一年年都總會主的師姐提問:不僅拿出大把鈔票,且又如此慎重虔誠跪拜,是否有所相應而如此?彼卻淡然回答:但求平安順利,一切圓滿而已!這讓我更佩服其心,財富多寡與內心修持並無連帶關係,一切惟心造,一切但看人心!

誠如法會儀軌所言:

法性湛然周法界,甚深無量絕言詮

此岸栴檀非別物,元從清淨自心生,

經典之所在,即如來舍利之身,

惟兹淨想之所成,是即靈山之未散。

當知此日,可轉法輪,十方賢聖,無不雲臨,六道羣生,無不奔赴。

大開法施,普度迷流,罄法界中,咸蒙解脱。

宜舉眾以偕來,冀聞法而得度。

惟願:

「不迷本性,承佛威光,是夕今時,親承法施,受兹供養。」

對每位立牌位的親人,我皆感恩且誠摯獻予祝福之心。

又分享隨抄一例,摘自水陸會奉請下堂儀軌。

我佛如來有解怨結真言,𧫴當宣誦:

唵,三多羅,佉多,娑訶。

再將解怨結真言其儀軌前文完整說明摘述如下,此即佛教忍辱度內涵之一,

摘自水陸法會奉請下堂儀軌

諸法本空。寧有我人之相。此心無黨。何分恩怨之情。由不了外境之非他。故妄認此身之為自。於是更相你汝。各立封疆。因意向之稍違。及言辭之靡順。悻然變色。遽行非理之瞋。忽爾生憎。遂起無根之謗。其有處豪貴而欺孤寡。恃長上而虐卑微。侵鄰翁之地以廣新居。奪市人之財以實私帑。妄肆鞭笞之酷。濫加獄訟之冤。怙勢陵人。謾心背義。甘血肉而資口腹。罔念傷生。興咒詛而干鬼神。豈逃論對。於是互相責報。無有已時。皆緣釁起於一朝。遂使禍連於多劫。今則三尊畢會。六趣咸臻。將同稟於真修。必先祛於宿憾。忍心一發。辱境何存。念仇讎本我親姻。視男女皆吾父母。永銷結恨。各起深歡。袂屬裙聯。直趣菩提之路。心開意解。咸登解脫之場。毋自失於良時。當進求於勝益。   

我佛如來有解怨結真言。謹當宣誦。   

唵 三多羅 佉多 娑訶

《華嚴經》裡,有一段為人熟知的偈語,「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會空檔,曾到華嚴壇,於文殊菩薩座前,敬讀華嚴經,僅將部分所讀,摘列於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離世間品第三十三之五

https://deerpark.app/reader/T0278/40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不共法。何等為十?所謂: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不由他悟,平等心施無所慳吝,持戒清淨遠離惡戒,忍辱成就心不可動,勤修精進於一切劫未曾退轉,深入禪定離一切亂,出生智慧遠離邪見。是為菩薩摩訶薩修習六波羅蜜,隨順波羅蜜道,不由他悟第一不共法。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https://budaedu.org/budaedu/buda2_04h.php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何等為十?所謂:以菩提心為依,恆不忘失故;以善知識為依,和合如一故;以善根為依,修集增長故;以波羅蜜為依,具足修行故;以一切法為依,究竟出離故;以大願為依,增長菩提故;以諸行為依,普皆成就故;以一切菩薩為依,同一智慧故;以供養諸佛為依,信心清淨故;以一切如來為依,如慈父教誨不斷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為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如須彌山王心,置一切眾生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如優曇缽 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如淨日心,破闇障故;如虛空心,不可量故。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則得如來無上大清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