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教精神普世價值的飄洋過海三、生命的苦難,爽朗的笑聲,祖師大德風範的展現四、看似平凡的偉大教誨,當頭棒喝的針砭之聲
*******************
第一個功德:遙遠歲月前一個價值連城的建議 ~
這裡有四張福智團體最近活動的照片:
左上:
@鳳山寺湖山分院 6/25 特別舉辦「2017 預科班家長提升營」
希望藉此讓學僧的家長了解,在日常老和尚、真如老師教導下,孩子在寺院的學習持續成長,對於正法能更增策勵與受用。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
@加拿大大覺佛學院 100 多位僧眾,展開一個多月的《金鬘論》研習,《金鬘論》熔百家精華,是學習《現觀》時必須仔細研究的經典。
2017 夏,福智僧團遵循佛制,結夏安居四個月。在這段期間,加拿大大覺佛學院 100 多位僧眾,展開一個多月的《金鬘論》研習。包括雲丹嘉措大格西、哲蚌法台洛桑丹增大格西,都親自前往授課,真如老師每日課後指導,所有同學積極參與,精神愈加振奮!
左下:
@7/1、7/2,福智教育園區2017 經典背誦高階會考,報考字數將近 2,800 萬字!
「清晨到,朝霞笑,鳥聲如洗綠樹高~」全台近 2,000 位大小朋友在這個週末(7/1、2),起個大早,來到福智教育園區,參與「2017 經典背誦高階會考」,報考字數將近 2,800 萬字!朗朗書聲天空飄~
右下:
@憶師恩法會照片,廣論如今影響所及的有數萬學員,數萬個家庭因而受益。
今日福智團體已成氣候,廣論學習風潮雲湧。……
*******************
其實最初起源,多少年前,五十老幾的日常師父,辛苦印度求法,法王給師父的一個建議,1.或可精勤修持自己,2.或可廣論帶回台灣利益有情,可自我抉擇一選項,就這樣,法王一雙間接無形的推手為起頭,造就今日福智團體蓬勃發展的局面。這是一張令人緬懷的照片。
*******************
*******************
第二個功德:佛教精神普世價值的飄洋過海,大大讓歐美人士了解佛教。這是2015年6月28日法王80華誕在英國格拉斯頓伯里音樂會,難得的是,密密麻麻一大群金髮碧眼,甚至不是佛教徒的老外,為法王慶生的照片。
*******************
*******************
另一張是今年六月美國聖地牙哥大學畢業典禮發表演說的照片,恐怕法王是當世最為歐美人士熟悉與接受的佛教界人士。
兩千六百年前,佛陀領悟到的真諦是什麼?他提倡的根本修習法門有哪些?或許佛法道理本來就存在宇宙間,不隸屬任何宗教,放諸四海皆準的一種人生圭臬,兩千六百年前如此一個亙古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透過佛陀世尊的領悟與宣揚而披上宗教的外衣,而如今法王萃取了其中最原始風貌的核心理念,化為普世價值觀,打動地球另一端不同膚色有情的心。
我個人很佩服達賴喇嘛法王,祂將藏傳佛教的精髓,因應不同緣境,透過不同風貌的語言文字,因而能利益著更多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宗教背景的有情眾生。
*******************
*******************
第三個功德:生命的苦難,爽朗的笑聲,祖師大德風範的展現。
這是一張法王1954年與毛澤東的合照,也是一張令人感嘆的照片。
因這照片代表的是一場中國對西藏的大騙局,也是西藏的一場世紀災難!
*******************
*******************
天安門事變和血洗西藏,那一事件死比較多人,當死的是自己的同胞子民時該如何?這是令人傷痛的生命苦難。法王一路走來經歷過很多困難時期,16歲時,失去了自由,在24歲時,失去了國家。
*******************
第四個功德:看似平凡的偉大教誨,當頭棒喝的針砭之聲!
「只有一個宗教與一個真理的想法很不妥。對人類的愛憐與慈悲能使人快樂,而繁瑣的哲學與教義卻不能。」~~達賴喇嘛
法王善用直接、淺顯、簡潔、平易、白話的方式說法,賦予古老佛法現代化且視野更為務實寬廣地闡述,卻又一語道盡關鍵處,利益人心,傳揚以慈悲利他為出發的幸福哲學。曾如此大聲疾呼:
真正的幸福來自心靈的平靜:
獲得幸福唯一的方法是利他,獲得快樂唯一的方法是慈悲。
希望別人快樂,必須慈悲;希望自己快樂,保持慈悲。
~~達賴喇嘛
達賴喇喇嘛法王八十歲生日感言」曾說送給他的最好的生日禮物,是更多的關注自己的內心,自己的情緒。請多關注自心的內在價值,這樣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平和更快樂!https://youtu.be/xw41ftX2Gjk~~達賴喇嘛https://csafz0706.pixnet.net/blog/post/364935330
學習廣論與佛法,或許也是迢迢漫長人生,內在價值觀的全新建立,但人們的心常常習慣於以有形事物的價值標準來衡量無形的事物,卻又往往忽略了無形事物的真價值。
*******************
*******************
學佛過程猶如廣論56,57頁所形容:如火燒金,令意背棄諸黑惡品,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諸白淨品。在一次次水火淬鍊中棄黑反白。也是在一次次痛苦脫皮中蛻變為美麗蝴蝶。
真正深遠的快樂並非垂手可得,心智的覺悟需要不斷練習,一次次「心智鍛鍊」的跌倒爬起過程中練就的。
真正深遠的快樂並非垂手可得,心智的覺悟需要不斷練習,一次次「心智鍛鍊」的跌倒爬起過程中練就的。
法王在其「轉念」一書中曾提到,有句西藏話「朗講」意思就是:訓練頭腦」或「轉變心念」,「修心」著重不斷地內在修為。
除此之外,法王也對當今佛教正信時而提出了實事求是,一針見血的看法如下:
「在我的心中,宗教是不需要寺廟,也不需要複雜的哲理,我們的心和腦就是我們的廟宇,仁慈就是哲理。」
這是出自一位宗教大師之語,點出了聞思修與心續緊密結合,直視己心的重要,學佛並非在研究學問,貴在人生道上的實踐與體驗。
且有人問法王:
1、持誦六字大明咒,不知其意涵,對否?
2、何處最需佛教徒宣揚佛法?
*******************
2、何處最需佛教徒宣揚佛法?
*******************
法王開示:祈禱文或是持誦咒語,只是單純的重複念誦,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有著了解到整個教義後,再來轉變我們的內心,攜帶著全面的認知,也確定自己的目標方向,以及純淨善良的意樂,以這種態度來持誦咒語才是非常有用的。
如同真如老師鼓勵在家修善,法王也強調家庭的重要。
法王亦說:身為一個佛教徒,我常常跟西藏人說,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一個地方,需要他們努力去發揚佛法,那就是「家庭」了。
為人父母的,正應該要在家中彰顯出他們的信仰,教育他們的小孩真正成為下一代的精神指導,不要光給小孩子看那些佛像,然後跟他們說這個那個是什麼佛什麼神,而是要對他們做進一步的解釋:這個代表慈悲,那個代表無上的智慧等等。父母親對佛陀的教誨愈是了然於心,就愈能夠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
*******************
*******************
有人問:我們平常工作已經很累了,怎麼還有時間修行?如果降低工作品質,在這個不景氣年代,很可能會被裁員,請問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心需要一個家,這個家不在外面,如果心裏有個家,無論外在發生什麼事,都會覺得滿足、安定,內在有個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輕鬆輕鬆。”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們不適時叫回外馳的心,久了它就會不聽話。”
法王說,在藏文裏,修行有兩個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關愛,「行」是付諸身語的行動。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字,都是「動詞」,就是要付諸實際行動。
生命中難免有逆緣,法王說,消除孽緣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而所謂修行,就是恢復心的光明、清涼、溫暖。
*******************
要避免三種錯誤的修行觀念:
一、不要把修行當成有時間性;
二、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例如:老師規定的功課等。
三、不要把修行當成儀式。
法王提醒,"重點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數位,譬如做十萬遍四加行,累積了很多個「0」,心性上卻沒改變,結果還真是個「0」。
"法",那種對生命本質的直接體驗,對修行歷程是相當重要的,就是直接去觀修生活裏、人世間熱呼呼、香噴噴、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乾乾的文字。
法王說:"修行就在你的工作裏,就看你用不用。" 帶著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佈施,這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佈施。
數字重要嗎,當然重要,代表精進,但把心跟上,才有意義,沒把心跟上,結果還是「0」。
法王的教誨很特別,所以更顯示出其教誨的可貴!
*******************
*******************
開心:達賴喇嘛的快樂學
這本書幾乎就是法王對整本廣論一種扼要濃縮淺顯方式的詮釋,或許值得介紹。
*******************
法王仍是那位看似平凡,親切隨和,充滿智慧,相當真性情且謙虛的法王,祂每天至少花五個半小時在祈禱,禪修,拜佛,靜坐,念咒,研讀,每天三點半,四點起床,祂的晨起緣念,或許如同我們佛弟子該有的寫照與期許,最後來看看這位平凡中見偉大的法王如何謙卑地自我期許。
達賴喇嘛法王的晨起緣念:
達賴喇嘛法王的晨起緣念:
我是多麼幸運可以再醒來、可以活著、可以擁有這樣一個【暇滿人生】,我將不要浪費它,我要利用所有的能量來發展內心,擴展到別人,為了【一切有情】而努力成為正等覺;我要用【善良的心】面對他人,不要對別人生氣或有負面的想法,我要盡己所能利益一切有情。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並不是宣稱:我很有智慧。而是在低聲地說:「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所以我選擇學佛。」。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並不是宣稱:我很有智慧。而是在低聲地說:「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所以我選擇學佛。」。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顯示我過去累積了甚麼福德,而是讓自己看到我【往昔所造惡業】多麼深重,所以【祈求】佛菩薩慈光加被、誓願懺除。
*******************
*******************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我要逃避人世、追求虛榮,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活在當下】就是在修行。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的生命並不是從此不再遭遇挫折,但有了佛法的相伴,挫折一一轉化成幫助我成長的因緣。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單單想到今生有緣生而為人、具備修行能力、又有機會遇善知識、得以聽聞佛法,就深心感動因緣的不可思議。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我知道菩提道上儘管七倒八起,【成就佛道】卻是我生生世世的功課。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