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忍辱波羅蜜多完整意涵略述 ~
最近課程進度進行到忍波羅密多,且一月五日全區班長班禪聞法師也提到了忍波羅密多。
記得在我實習班級實習時,在課堂上曾打個比方:
1. 布施波羅蜜多是能對自己的擁有,有所捨心而一心希望別人好,願將自己福報分享他人!
2. 持戒波羅蜜多是生為人,豈可容許自己的心為所欲為,甚至損人也不在乎,當然是要自我約束,避免傷人,而一心讓自己不能不好(防非止惡),這也是一個學佛之人的修持與氣質!
3. 忍辱波羅蜜多是一心希望別人好而且也一心讓自己不能不好(防非止惡)之外,依然受到傷害,有所痛苦,這種苦有可能來自人或環境甚至與生俱來時,我們還要學會自處之道,還是不能讓自己不好。
以上三個波羅蜜多,不就是在告知我們每個人人生旅途有可能會面臨的三種人生情境以及正確的應對之道!
也曾問過大家一問題:
持戒波羅蜜宗大師提到十不善業的瞋,忍辱波羅蜜也提到瞋,兩者有何不同?
1. 持戒波羅蜜多的瞋是主動角色的瞋~兇惡傷人,蠻橫無理,強勢之嗔等。
2. 忍辱波羅蜜多的瞋是被動角色的瞋~氣彼無理,氣在心裡,弱勢之嗔等。
而且持戒波羅蜜多提到身語意上的錯,要防非止惡,但在忍辱波羅蜜多宗大師從頭到尾沒有提到防非止惡。
因為人與人間,的確會碰到,對方真的錯了,而我們是真的對了,是受到傷害被同情的一方。
宗大師發揮舌粲蓮花的口才,像大學辯論社社長一樣,告訴我們:
忍辱波羅蜜多並非忍耐,也非壓力鍋來壓抑,那是壓抑不了的。
告知我們實在很氣人,但是生氣誤大事,也會壞善根。
宗大師更厲害且致命的說法是:都已經是體無完膚的受到傷害了,還要思惟自己宿世的業自招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而且還要感恩對方。
P293LL3
其怨所生苦,是我宿世惡業之果,由受此故盡宿惡業。
他似不顧自法退衰,為淨我罪而行怨害,故於怨害應視其恩。
您或許會跟宗大師說:他有小三,他傷我很深,我心如同被美工刀一刀一刀割一樣!我能不瞋恚嗎?我怎麼忍辱?
宗大師的答案或許是:難道要一哭二鬧三上吊嗎?他透過各類分析,讓我們學習轉念與包容,甚至感恩!不要再自己傷害自己了!
不要像壓力鍋一樣忍耐,要釋放且放下!這就是忍辱波羅蜜多的人生意涵之一。
「忍辱波羅蜜多」不等於「忍耐」,「忍耐」是帶有無奈消極的黑暗想念,是一種負面思考,而「忍辱波羅蜜多」如同火焰化紅蓮般,積極正向,堅強勇健的正向意義,是找尋出一種海闊天空,且讓自己人生重現光明的勇悍作為!
一趟漫漫人生,身處滾滾紅塵,通常我們會面臨三種苦,亦即也會面臨三種人生考驗!
一、人們不可能離群索居,在與人與人互動中,我們可能會面臨到其他人有形無形的傷害,我們該怎麼辦?
二、人生而絕對不平等,我們誕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的差異,甚至自身身心的差異,我們常常是一出生就會面臨到人人不等的環境面之苦,例如有人生來貧窮,海倫凱勒生來身體的殘缺,有人生在問題家庭,當我們面臨種種環境天賦的苦時,我們該怎麼辦?
三、當我們正如一條毛毛蟲,一再努力著,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蛻變為美麗的蝴蝶,或是一個奧運金牌選手,有一天要功成名就,享受榮耀時,整個奮鬥的歷程,絕對是百倍其他人辛苦的付出,甚至要經歷脫一層皮的痛苦。面對環境的考驗,付出的辛苦時,我們是要如勇者般的吃苦當成吃補,還是如弱者般怨天尤人或是如溫室中的花朵一般嬌弱。當然在學佛過程中,所面臨的考驗,絕不輸於奧運金牌的成功,或也如宗大師所形容的:如火燒金的淬鍊。而我們必須一次次告訴自己這層道理,且讓自己的心明白這層道理,如此即能吃苦當成吃補,甘之如飴。
而這類人生途中,所面臨的三種人生之苦的應對與突破,正好是「忍辱波羅蜜多」粗略且完整的內涵!也如同廣論P286L1所言如下:
1. 耐他怨害,2.安受自身所生眾苦,及3.善安住法思勝解。此等違品亦有三種,1.初謂瞋恚,2.次謂瞋恚及怯弱心,3.三謂不解無其樂欲。也正是如上所言。
1. 耐他怨害主要是探討來自他人對自己有形無形傷害的對處之道。在以下文章,也曾略有著墨。
心若不動,風又奈何;您若不傷,歲月無恙!
http://csafz0706.pixnet.net/blog/post/356596650
再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下:
宗大師忍辱波羅蜜多的教誨,看似高標準要求,慈濟醫師許瑞云的能量醫學觀點,從另一角度思考,或許也等於在證明佛陀、宗大師與師父的教誨是多麼重要且可貴。
慈濟醫師許瑞云醫治的兩個癌症末期個案。
哈佛醫師心能量:轉念,與自己和解
主講人:許瑞云
https://youtu.be/kJAQ_dgfbo0
01:17:50 ~ 乳癌病患治療失敗案例 ~ 病人無法放下被父親強暴的恨,寧願死也不願原諒,最後乳癌死亡。
有一例,癌症治好:
全然改變飲食,也全然改變過去待人處事的方法,全然改變過去卡住的心念,是用整個人在翻轉的方式來治療。
另有一例,剛好證明了,宗大師忍辱波羅蜜中教導我們放下,原諒對方的重要與可貴。
病人已經長久學佛了,仍無法放下曾被父親強暴的恨,寧願死也不願原諒,最後乳癌死亡。
或許也會往生惡趣後,繼續恨,也繼續受苦,直到千百年之久後放下的一刻為止。因為有時一個人可以恨一個人千百年之久。
2.安受自身所生眾苦,以我為例,自出生起體弱多病,身苦。家庭經濟動盪,父母感情不和,心苦,也正因如此成長的環境,初遇我的心靈導師時,祂曾勉勵我:縱使我的明天是波濤萬丈的人生,雙肩都要勇敢撐起,要成為人生勇者,不要成為人生弱者,老師告訴我的,即是「忍波羅蜜多」的安受苦忍。
另福智李明哲師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身體倒下的一刻,夫婦必須共同面對的一刻,是要被命運擊倒還是堅強樂觀應對?甚至如同「忍波羅蜜多」的安受苦忍所要勉勵我們的,要「以苦為道」,把這個苦當成是我們「修道」的成長資糧。我的成長歲月有許多的苦,反而讓我更注意起自己的心的重要,也讓我更願意去接觸大善知識的教誨,讓我此生更願意去與大善知識與佛菩薩緊緊繫緣。
3. 善安住法思勝解,打個比方,一個人若從小慣用右手寫字,若要強迫他改成用左手,容易嗎?習慣嗎?能改過來嗎?用右手寫字只不過是數十寒暑所養成的習慣而已,今天學佛所要對治的是累劫累世以來的無明習氣習慣,容易嗎?要改不辛苦嗎?偏偏學佛的目標,正是要改掉這些積習深重的習慣,在蛻變過程中,絕對辛苦。密勒日巴尊者被上師的不合理的訓練叫磨練等等,神光之問達摩祖師,其斷臂覓心的決心,我們凡夫甚至有些人一輩子改不了自己的脾氣,也為壞脾氣所苦,所以在學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一次次要求自己的心,糾正自己的行,一次次的聞思修,縱然一次次的揮汗耕耘,但也能明白理解,這些苦是值得的,唯有經過這樣的過程,才能欣喜收割。歷代的祖師大德,或是一道一藝的大成就者,都是比別人吃過更多苦,且明白這層道理,而到達人生的高峰!
記得段落複習時,如得法師曾有如下比方:
人與豬誰比較笨?人能思考,人較聰明,但是人會放不下,易煩惱,得憂鬱症,但豬不會。另也有一人曾被好友騙了一千萬,心中無法放下,告知前世業今世還,如「忍辱波羅蜜多」所言,依然無法放下,有回去做催眠,從催眠中得知前世曾讓這位好友蒙受損失,損失銀兩換算成現代鈔票,大約也價值一千萬,從此大為釋懷,或許這是一個真真假假的故事,但是我們面對人生萬般,終究要讓自己的心找出一條出路。
所以「忍辱波羅蜜多」所揭櫫的意涵,是活生生,相當務實的人生問題的應對之道,實踐難,卻是一條正確道路!
最後分享XMind軟體所畫架構圖
(兩指外撥可放大顯示,兩指內撥可縮小)
忍波羅蜜多分五
http://www.xmind.net/m/6QdD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
-
《常師父的晨起緣念》 . 記得早晨起床後,就是「皈依」,至誠懇切地唸三遍,假如家裡有佛堂,跪在佛前,否則,坐著連念三聲,而後,心中思惟發願: 暇滿人身難得,我得到了,難道就這樣為世間的虛名假利而空忙、而沉淪痛苦嗎?今天有幸遇見佛法,認識世間的安樂都是無常、都是虛幻,我千萬...
-
【如何研討廣論】 作者:真如老師 第三講 『結合心續就是把文義聽清楚』 怎樣結合心續?大家的重點都放在能不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一個例子,看一看自己有沒有用到(業果)四決定的道理,是不是大部分都這樣的? 我的看法跟大家略有不同,我認為在上業決定道理的第一節課時,必須讓大家瞭解...
-
做善行的好處 (恭錄老師開示) ■ 1、研討進度結束之後會花15分鐘做善行點滴,說自己這一天在家裡做了什麼善行,比如聽廣論是善行,原來不拖地的拖地了也是善行,不刷碗的刷碗了,這個是善行,該吼的事情不吼了是善行,甚至說省水了或在路上撿個垃圾,或者對鄰居沒那麼討厭,這都是一個心裡的善...
-
深夜心音文字整理 《 深夜心音 _ 憶佛恩 》 這是兜率天王還有天眾在旋繞佛,頂禮佛,在一面卻立讚佛。大家都知道佛陀是從兜率天降臨到我們人世間的,所以兜率天的天眾實際上就是佛陀的弟子們,就像自己一家人,他們對佛陀的那種感受栩栩如生。兜率天王這首讚偈跟很多讚偈不太一樣,裡邊...
-
《 文殊讚雲海(一)真如恭誦 》 https://youtu.be/SiaMuKX3NUI 在大乘佛法中,文殊師利菩薩於法表「般若智慧」。文殊菩薩右手持慧劍,左手執蓮花,上有般若經函,象徵以智慧劍斬斷無明,依般若慧成就佛道。《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文殊師利常為無...
-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消文: 所謂「業道」即是透過它而造業的方法之道。 「此等之中,思唯是業而非業道」 ~ 在這所提及之十業道中,造因階段的起心動念,因位之思,本質上會造下 「 業 」...
-
讚頌: 《 六字大明咒 _ 真如恭誦 》 https://youtu.be/mGkDM-TjEFI 廣論:親近善士 P28L6 止 昨日貼出了五道十地對照表。 乃因手抄稿第二冊 P209L9 如下所述: 達實性者,是殊勝慧學, 前面已經說了戒定慧了,這個...
-
菩提道次第攝頌朗讀 日常師父 https://youtu.be/3Go7TipnJ8c ========================= 01 三十八攝頌 道前基礎與共下士道 https://youtu.be/mMseJNDg7uc 02 三十八攝...
-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