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曾有過疑惑:古代詩詞平仄是誰訂出這樣的規則,為何要如此規定,難道創作詩詞就不能自創其他平仄格式嗎?
後來透過一次次詩詞吟誦,我似乎漸有感覺,詩詞自有其表達上的起承轉合口氣上的抑揚頓挫,甚至詩詞自有內含的節奏,由此故,詩詞是可用來唱頌的。
或許早從詩經時代,中國老祖先,早已知道如何從內心吟唱詩語,而經歷多少年代歲月,源遠流長的轉變與遞衍,直到唐代,而自然產生一種大家廣泛認同的格律基準~平仄。
所以,或許詩詞平仄~是透過長久時間淬鍊,發乎自然,並非一步到位,最終水到渠成的一種吟詠節奏,而如此也讓中國詩詞可琅琅而唱,且更為共鳴人心。
這樣古老的文化瑰寶,很難得在今天瞬目速變的新年代,中國電視台能有如此大手筆的詩詞性節目。
第一類型節目~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20170207 第十場 總決賽冠軍揭曉
https://youtu.be/POpjcxRPmA8
這讓我見識到大陸學霸級的詩詞高手,但是如同其中一位選手所言:詩詞不是拿來比賽的,輸贏沒那麼重要,從中獲得更美好的自己是更好的。
************************
第二類型節目~ [經典詠流傳],為你唱經典 》
這讓我想起高中時,我的心靈導師曾為中國古詩詞譜曲,而我時而吟唱的一段往事。
我今生的心靈導師,前世今生曾是詩詞大家,他針對中國古詩詞的譜曲就如同真如老師一樣,相當傳奇。
我的心靈導師與真如老師一樣,皆非音樂科班出身,不懂音樂,不會樂器,卻能譜曲。
真如老師是透過吟唱出心中旋律被錄音而譜曲,我的老師是憑著一紙一筆,直接面對詩詞,下筆譜曲而成。
祂曾說,天上界的音樂沒有「發」與「西」兩音,所以老師面對詩詞的譜曲,也是採用中國古調,宮商角徵羽五音 ( 簡譜12356五音 ) 的規則。
以下這首《天淨沙.秋思》是我所學唱的第一首老師譜曲的歌,這已是數十年前往事了。
https://youtu.be/NhRU5bss9NY
老師古詩詞譜曲甚多,略舉數首如下,記得大學時,就讀理工學院,每每吟唱這些歌曲時,似乎曲高和寡。
老師所譜之《虞美人》
https://youtu.be/yup-uRr0k-w
[經典詠流傳]孟庭葦演唱《春花秋月何時了》
https://youtu.be/ln-RF8MoQ-g
=====================
老師所譜之《靜夜思》
https://youtu.be/ZGYiqghDeBE
[經典詠流傳]《靜夜思》
https://youtu.be/H95-44fLxhI
=====================
老師所譜之《天淨沙.秋思》
https://youtu.be/NhRU5bss9NY
[經典詠流傳]胡德夫為你唱經典《天淨沙.秋思》
https://youtu.be/PQbDzwZCrnc
=====================
老師所譜之《將進酒》
https://youtu.be/wmcc3TPaFk4
[經典詠流傳]鳳凰傳奇為你唱經典《將進酒》
https://youtu.be/VwbWU2u2UgQ
=====================
老師所譜之李煜《開元樂》
https://youtu.be/fOEpPdCE6tE
=====================
老師所譜之李白《擬古十二首其十二》
https://youtu.be/Il3aDuAG8cI
=====================
[經典詠流傳]楊培安唱響《黃河長江》 歌聲
https://youtu.be/S2wqjYEHZk8
************************
其實歌曲與言語一樣,皆帶有高低正負能量。歌有好壞,靡靡之音,損害身心,但唱好歌,能浸潤與接收歌曲高正能量,有益人心。
所以真如老師的讚頌,多唱必有益,而我老師譜曲的五音之歌,音圓詞美,亦有益人心。
歌的好壞,或許至少來自 1.歌詞內涵,2.音符旋律對內心影響兩關鍵因素,所以老師選擇傳頌千古的好詩詞為歌詞,而真如老師的讚頌辭除了傳達對大善知識的殷殷思盼,甚至緊密結合佛教精神內涵,而其音符旋律,天上曲韻心中流,落筆口吟自然成。
我這一生,能幸遇兩位大善知識的傳奇譜曲而唱頌,心覺幸福,亦感珍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