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木雞的驕傲

「呆若木雞」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失神的蠢樣。這句話其實出自《莊子.達生》篇,敘述一隻雞在鬥雞場中的情景:「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大意是這隻雞全神貫注、勝算在握,看起來就像木頭做的雞一樣,別的雞看到牠,自然不敢與牠相爭。

這讓我想到二十世紀末終於有人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找到定義,並為被人誤解的「木雞」平反。

「學者症候群」意指懷有特殊天賦的自閉症、發展性障礙人士,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的匹克(Kim Peek),天生擁有極強的心算和記憶能力,卻因小腦受損引發的肢體及言語障礙,讓他受盡鄙視;成年後,只能在殘疾人工廠幫忙記帳。

一九八四年劇作家莫羅(Barry Morrow)偶然認識匹克,把他的故事寫成腳本;一九八八年電影《雨人》上映,徹底衝擊俗世價值。大家沒想到這些看起來呆、傻,走路都走不好的傢伙竟都是「天才」。

中國人教育孩子,總是抹不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沉痾。為何不學別人往上爬就是輸掉人生?孩子教不動,就是「呆」?

多少被霸凌的天才體現悲哀的普世價值,身心健全的我們仍有思變的餘地。猶如眾人皆笑木雞傻,唯獨莊子深知木雞不動在專注,不啼在沉著。若你的孩子是隻專注、沉著的鬥雞,何不為他感到驕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