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雲端雜記本與剪貼簿】~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善行班 = 散形班 乎?



善行班 = 散形班 乎?

雖然我半年來上課並不認真,也常請假,但卻時而觀察與體驗善行班的課程型態。總疑惑著善行班的課程訴求何在?而有所思考。

謝謝班長昨天花時間跟我們討論課程改進方向,謝謝!另外,由於我說話比較直白,若有說了不中聽的話,深深致歉!

目前的善行班課程內涵,共有九項課程元素 ~ 
1.前行
2.讚頌
3.心之勇士
4.事項公布
5.本課 (善行教材走兩輪 + 佛法要義幾篇補充資料)
6.善行分享
7.全廣
8.拜懺
9.結行與迴向
******************
昨晚班長提議加入了「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研讀,春啟師兄也建議或可將備覽班教材提前研讀。
這些提議都很好,因為福智課程的本質即是「讀書會型態的法會」性質。補充資料或延伸性資料的研閱,讓學員收穫更豐盛,是很不錯的建議。
******************
昨天我提出幾個自我思考的想法:
想法 1. 
善行班的課程重點在於「實踐與行持」。那實踐與行持的手段為何呢?

記得以前曾在手抄稿讀過一則故事,有人修持是每天觀察念頭,每晚反省統計,若有一惡與非,牆壁上劃一X,若有一善與是,牆壁上畫一O,統計檢閱之,形成定課。

師父常年寫日記,記得我於一輪班研讀半年時,曾提出一種經常將別人善行寫下的所謂「觀功念恩具體鍛鍊實踐法」,詳如文末。或許也是一種「善行記錄」。這也可形成定課。

另外過去我也曾於睡前,持咒,拜懺,研讀佛典,甚至抄寫一段經書等等後才入睡。

隨舉以上數例,形成定課,或許也是一種「實踐與行持」的手段,所以我總認為定善行條目以實踐或行持之,或規劃自己的定課,以自己能相應為主要考量,不應太拘泥形式,很抱歉,我昨天形容不要太「硬梆梆,死板板」措辭太傷人了,很不該,深深抱歉!

******************

想法 2. 
善行班的同學,經過兩輪廣論洗禮,有些人在護持班級了,程度很強,也很精進。

******************
想法 3. 
一二輪班就好像是「大學」課程,善行班就好像是「研究所課程」。

記得以前上大學課程時,老師台上講得多,同學台下聽得多。
但到研究所課程時,同學台上報告得多,老師台下聽得多。

其實以上 想法2 與 想法 3 即是善用目前我們善行班大班制人數眾多且成員程度很強的特質,想辦法在課堂上多鼓勵分享。當然我本人就是不想拿麥克風分享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這是個害人的想法。
******************
想法 4. 
曾思考過現代人的學佛模式或可略略如下,詳如文末:

一、聞思佛法
二、學習如何與佛菩薩接心
三、對境修持

不論我們每日定課中是誦經,拜懺,靜坐,經行,抄經,茶禪,祈禱,持咒,供燈等等,於我而言都是與佛菩薩接心,心靈沉澱充電的靜心時刻,體驗與學習所謂靜心內觀之道。........

想法 4. 的理念,或許也可成為善行班課程元素的設計來源。如何在課程中,增加與佛菩薩接心的寧心靜慮時刻的課程設計?

******************
綜合以上的闡述,或許在課程設計上可變化如下:
1. 由各位推薦書單,或參酌學苑建議書單,大家同意下,涉獵其他補充資料等。目前有「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或南山律的研讀。

2. 設計一種具廣泛性的分享模式,並非只有狹隘地分享「善行」,「善行」兩字既然有人曾說其實具有「行持」特性,或可鼓勵大家分享林林總總,內涵不拘的「行持」心得,而非只有「善行」心得。例如:
鼓勵大家多涉獵福智網站,有研讀或看到甚麼內容,可整理分享給大家,或是從LINE,或是從廣論課本大段落某一章節的心得,或是手抄稿中師父講的某一故事的心得,或是自記每天雜記生活點滴的修持實踐心得,或是讀全廣心得,或是研讀真如老師書籍的心得等等等.......,林林總總的實踐心得,都可分享。

實行面上,可每組事先準備,輪流報告,最多5~10分鐘,最多三組,事先排定,每組也可將要分享的東西事先放上LINE,以利說明。

3. 與佛菩薩接心,心靈沉澱充電的靜心時刻型態課程元素的設計~
例如:或拜懺一回或禪坐片刻,或抄經數句,抄經也可採硬筆字書寫,廣論名句,師父老師教誨等等,情境音樂等,或可再思考更好的執行方式,目前的拜懺,也是與佛菩薩接心,心靈沉澱充電的靜心時刻型態課程元素的設計一環。

匆匆走筆至此,班長為人客氣,備課也很用心,我的看法也不見得正確,可行,大家並不一定要接受或同意,都沒關係。這幾天吃治咳嗽的西藥,昏沉恍惚,整個頭腦都好像在「有與沒有之間」,若有腦筋阿答阿答,表達錯誤處請見諒,也請但看我也是想要善行班課程變得更好的一片心意。

最後我中午做了一張問卷草稿,不太會問問題,若各位有更想要知道的問題也可提供,再修改之,也煩請各位花3分鐘,嘗試填寫問卷。謝謝!

https://forms.gle/mSomrqTUPxEhJ4Ls5

~CFC合十

******************
文末附件一:

廣論研讀半年給師父一封有聲信

https://youtu.be/l7HyyN_iNaY

【廣論研讀半年給師父一封有聲信】中,2011年9月我有提及了一個方法,自我命名為「觀功念恩具體鍛鍊實踐法」。

那時總認為他人對我有恩而觀功念恩,乃做人最基本原則,何難之有?但是觀功念恩若搭配忍波羅蜜多來修,甚至被打、被罵、被傷害、被冤枉等等都要觀功念恩,人們又有太多的自以為是時,談何容易?

以下是我所謂「觀功念恩具體鍛鍊實踐法」的內容描述 (2011-09-24)。

===========================
今春已成為福智團體廣論學員之一
每次聞及師父曾經強調之【觀功念恩】理念。
雖認同,總覺難如上青天,因心會經歷脫層皮的痛苦!

以下老師的【心聲】或可成為【觀功念恩】理念具體實踐鍛鍊方法之一。
或許可使自己比照善知識般,有早晚課。早晚課的形式不拘。
主要訴求:讓自己早晚重新整理心緒,不斷地讓自己的心維持滿足,感恩,無愧,安祥狀態。一次次鍛鍊心智,日日新生。
(或許非自以為是恩的恩,仍須善解之,強迫自己觀功念恩,轉念…..難啊!)
胡言亂語,不知對否?

 【心聲】

活到這一刻所受的恩,
你以為是恩的恩,
把它憶起,
而逐項寫下,
在睡前,在醒後,
日日觀取,
使它成為你心的資糧,
你就會逐漸明白,
甚麼呌做幸福。

  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十五時三十九分

===========================
福智團體總是鼓勵大家要多寫善行紀錄,那時我曾詢問過,是寫別人的善行,觀功念恩?還是寫自己的善行?或許能多寫別人的善行,觀功念恩,尤其是搭配忍辱波羅密多理念來修,也是一種鍛鍊轉念的方法。

記得中學時光,我曾透過每晚睡前寫日記來反省自己,後來變質為大多主觀地「反省別人」,寫下不少抱怨、怨恨、不平、心傷、批評等等。

後來我又發覺書架上這幾本日記本比別的書籍更易不明原因生白蟻,索性全數丟棄了。
如同「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的觀念,當我們心有黑暗想念而寫下文字時,也等於將心念毒素投注於這筆記本上,所以當我們寫下的是錯誤黑暗的心思表達時,最好撕掉或是不寫,否則筆記本會被注滿許多我們的心念毒素,我們也已經不是在鍛鍊「觀功念恩」了。


******************
文末附件二:

現代人的學佛模式或可略略若此:

一、聞思佛法
二、學習如何與佛菩薩接心
三、對境修持

不論我們每日定課中是誦經,拜懺,靜坐,經行,抄經,茶禪,祈禱,持咒等等,於我而言都是與佛菩薩接心,心靈沉澱充電的靜心時刻,體驗與學習所謂靜心內觀之道。........

在佛教福智團體研讀廣論多年,曾思考過,目前福智廣論課,尚欠缺何種課程元素,才能更加利益有情!也思考過現代人的學佛模式應當為何?才能更務實且能廣為接受!

一、佛法的研讀是必然的,上廣論課是如此,雖然聞思佛法的過程,仍不免必須與佛菩薩有所接心,但是佛法法理的思考體會等心思琢磨仍是活躍的。

二、除此而外,每一個學佛之人,都應慎重、敬重、珍重地將佛菩薩在內心處視為死心蹋地,誠願受教的大師長,且願意時而念茲在茲,心有靈犀地與內心的大師長、大善知識接心。

三、最後才是在家庭、職場,人間萬象的滾滾紅塵中見真章!

以上是我目前思考到的現代人學佛模式或應如此,那法會活動有時是一「接心」層次,有時是一「聞思」層次,義工活動則可歸於「對境修持」的範圍。

或許有人會問,念佛法門之同修又該如何聞思佛法?其實佛法並非文字學問,也不一定艱深,通常內心一個觀念與認知的改變與提升等,不也就是一種佛理聞思而心有所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福智~一個師法友完備的心靈學習環境

學習廣論的1000個好處

記得以前在培訓班時, 曾就朝禮法會的傳單, 一字字打字放到LINE, 且試擬了六個問題, 結果都沒有人作答。 由於對象是培訓人員, 於是也問到課程設計。 在此大膽分享給各位, 或許現在寫下的答案, 一年後,答案會變不同, 並非要拜託您們作答, 單純分享...

最常檢視十篇貼文